For many years, this is what I believe
IMG_5648
IMG_1719
IMG_2402 copy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2021-2023

IMG_6128

“How Great Thou Art” – Socially Engaged Art Creation for /with all

"How Great Thou Art" - Socially Engaged Art Creation for /with all "How Great Thou Art" - Socially Engaged Art Creation for /with all  「 称是宏美 」 - 共享、社群藝術參予創作    Multi media Art Installation     多媒个藝術裝置   Dec  2022 構思:和不同能力及年齡的藝術愛好者,共同創作,以各人獨特表達方式來禮讚      神創造之宏美,在一個寧靜空間,下垂約五十多卷彩墨創作,參觀者可輕步進入,如沐浴林木神恩雨之下,一個可靜思的空間。靜享音樂、呼吸。默念神恩。 Concept:  : Create together with art lovers of different abilities and ages, and use their…

2016-2020

IMG_E3441

Murmur of the Brick – Lingering

Murmur of the Brick - The White Horse 梁以瑚  Evelyna Liang陪玩員,瘋癲大媽,喜愛在不同社群到處亂跑,現在在荔枝窩有另一稱號:二胡水皮女 Evelyna , crazy grandma, loves to have fun in whatever and every community she's with, super playmate!  Recently got nickname in Lai chi Wo as "2-woo so-so- gal"! 兩年前踏足窩暖村後,不能自拔,先以種米作藉口,跟青苗,稻花唱歌,踏土玩泥巴,漸漸被吸入自己的根源中去,花帶、山歌、故事、人,「客」的身份!原來都有「我」 Two years ago, after I set foot in this ‘warmth’ village, I couldn’t extricate myself.…
81233461_10222435011972906_8489494170442924032_o

Murmur of the Brick – The White Horse

Murmur of the Brick - The White Horse 梁以瑚  Evelyna Liang陪玩員,瘋癲大媽,喜愛在不同社群到處亂跑,現在在荔枝窩有另一稱號:二胡水皮女 Evelyna , crazy grandma, loves to have fun in whatever and every community she's with, super playmate!  Recently got nickname in Lai chi Wo as "2-woo so-so- gal"! 兩年前踏足窩暖村後,不能自拔,先以種米作藉口,跟青苗,稻花唱歌,踏土玩泥巴,漸漸被吸入自己的根源中去,花帶、山歌、故事、人,「客」的身份!原來都有「我」 Two years ago, after I set foot in this ‘warmth’ village, I couldn’t extricate myself.…
CZBT6895

[十]

[十]
IMG_2320

Glow Cambodia

Cambodia TTT Phnom Penh Cambodia TTT Phnom Penh Glow Cambodia Sept 15-21 2019 Create and planned for a one-week Training project for primary teachers and volunteers how to use multi media expressive arts to build Sosial wellness for underprivileged children. Using the metaphor of a seedling in the woods… how to help grow and protect,…
67165303_1199047236941734_4087546652213116928_o

“Back to Thy Roots for Sheer Happiness- 樂山樂水樂根源”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論語·雍也》篇

“Back to Thy Roots for Sheer Happiness- 樂山樂水樂根源”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論語·雍也》篇 謝兆光先生 明愛社區發展服務前高級督導主任 明愛多年服務太平山下的薄扶林村、粉嶺龍山腳下的龍躍頭五圍六村,源出於官門水道的西貢漁民,與及居於長洲西灣的漁民人家。 四個地區的社工每天的工作,都見地區山水風物,「見山」、「見水」像是日常稀鬆平常之事;細心聆聽居民話語心聲,卻又「見仁」、「見智」,村民漁民猶如南懷謹先生所說,像水一樣悠然、靈動、安詳的智者;像山一樣崇高、穩重、寧靜的仁者。他們的平淡快樂,都源於其生活之本源。 「回歸本源」 薄扶林村村雖身處市區,卻是三百年客家老村;龍躍頭自南宋建村,形成圍村稻米經濟文化;西貢萬宜官門兩村源於官門水道,雖淹沒於萬宜水庫之下卻又長存漁民記憶;長洲西灣漁民世代捕漁,雖遷移上岸仍未忘本。 明愛的社工跟隨四個地區的生活達人,回歸居民生活的本源,找來社群藝術家,與居民一起走進行一趟探索肯定自我之旅,尋找蘊含在生活裏的平淡快樂。 是次活動,四個地區各有不同的展示重點: 龍躍頭找來藝術家與末代哭嫁新娘互動,「阿娘」說說唱唱,邊創作、邊灌錄、邊回憶,把快將隨人而逝的哭嫁傳統重新展現。 薄扶林村回歸農村本源,在地實踐鄉村生活,順手拿來,一草一木皆具實用功能,也能展現美感,建設社區人情關懷。 西貢官門水道漁民,搜集昔日生活種種事物故事,以漁歌、繩網編織、繪畫手法,集體重現那段為港人水利而犧牲淹沒的生活,尋回集體失去的歷史。 西灣漁民位位都是海上生活達人,人人都身懷絕藝,漁民素人畫家更以畫作表達,向公眾展示漁民本屬擁有的生活文化智慧。 山水間人人尋樂去 丁穎茵博士Dr. Vivian Ting Independent curator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久居於城市,我們看不透山林走獸的動向,也讀不出水波盪漾的訊息。 誰又曾到長洲西灣的漁民抓一把曬乾的幼牛糞便是止血良方﹖天時暑熱,誰又會上山採摘雞屎藤,製成茶粿,既滿足甜嘴頭,更收怯濕解毒的療效﹖我們上網翻書找地圖,但西貢官門水道的老人家一曲行船歌,就繪形繪聲唱出沿途地標,順帶提示何處風波惡。我們分不清五穀、也忘記了泥土的質感,龍躍頭長者卻以「手捧禾苗五寸長,一寸到泥兩寸到水」的歌訣,分享落田插秧的指南。 然而,當下社會一意追逐日新月異的奇巧,過去的回憶、身邊人與事又算得什麼﹖當人人遠離了山光水色,誰又願意聆聽魚蟲草木的故事?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 其實,山水不僅供應衣食所需的資源,也提供了街坊起居生活的場所,甚至塑造社區的生活方式。 以藝術之眼看來,「水是眼波橫」,那是漁民提起紅頭牙帶青鱗丁公的眉飛色舞,也是老夫老妻面對驚濤駭浪的默契。「山是眉峰聚」,這裡凝聚了一代人順天應時、淳厚堅靱的態度,也練就出媳婦兒農事女紅烹飪樣樣精的本事。秋收冬藏,樹榮又枯,山水不變的底蘊就是老人家珍惜一事一物的智慧。 今天老街坊、明愛社工與藝術家重拾過去不在乎感嘆逝水年華,而是著眼於尋找美好生活、人人同樂的新想像。誰說尺魚網、織花帶、天然植物染已然不合時宜﹖許是我們無法以雙手活用種種技藝打破日常的規限。哭嫁歌、數魚歌、嘆歌是一代人回應世事橫逆的感懷,也叮嚀下一代如何應對生活的千頭萬緒。山水勾起的每段回憶更促使我們追問﹕過去如何連繫當下﹖如何與人分享美好﹖大伙兒又如何創造未來﹖這是價值重整的過程、尋求改變的行動,也體現人如何棲居於山水的關懷。 是次展覽,一眾街坊、社工與藝術家展示依山傍水的活知識,分享老人家高低起伏的生命經歷。我們以創意思維探問過去、以共享原則投入社區,也邀請大家發掘舊事舊物的當代意義,拓展美好未來的想像。
IMG_E3312

在日光下與她/他們相遇的日子 Our Encounter, Our Stories under the Sun

Our Encounter, Our Stories under the Sun 在日光下與她/他們相遇的日子 Our Encounter, Our Stories under the Sun 二十多年來一直在不同受傷社群中以藝術對話療傷,常常把別人棄置的碎布在哀傷受難的孩子及婦女群中,以缝補、刺繡、拼湊來重整個人生命價值,轉化编織末來、夢想。同時、我會以他們的作品、相遇的故事以絲藝女紅來創作,為了不要忘記、將他們的願望傳頌、並送上祝福,思絲的掛念。當中有海嘯及地震後的孩子、特殊需要及悲傷的群體、外來打工的婦女等。
IMG_0877

heARTsmove 北京新艺动社会工作发展中心

heARTsmove 志愿者培训 ▏记「疯癫婆婆在医院撒播“爱的病毒”」 heARTsmove 北京新艺动社会工作发展中心 2019-06-08 五月底,我们在北京终于见到了仰慕已久的疯癫婆婆在医院撒播”爱的病毒“梁以瑚(二胡婆婆)  香港全人艺动主席  北京新艺动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专家顾问  近四十年一直从事艺术及艺术教育工作。自上世纪80年代投身社群艺术,用艺术的力量服务有需要的中低收入人群,是亚洲社群艺术的先锋,曾任教于大一设计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及香港理工大学。1980年代末在越南举办「越营艺穗计划」,该计划旨在让越南难民营的居民接触各种艺术活动。1994年在香港成立了「艺术在医院」,透过治疗性艺术活动拉近医护人员、患者与艺术家之间的距离。2002年创办「全人艺动」,目的是以艺术使社会更和谐共融。 郑婵琦(Grace)  香港艺术在医院总监  新艺动儿童病房艺术陪伴项目指导专家 “艺术在医院”成立的概念,始于1994年筹办给病人的艺术活动,其后正式注册为非牟利慈善团体。借着艺术家、医护人员及义工们的合作,艺术在医院深信艺术本身具有安慰及治疗心灵的力量,期望继续透过群体艺术创作,服务社群,宣扬关怀社群的讯息,并致力在香港推动医院艺术的发展。   执笔写稿距离二胡婆婆和Grace从香港远赴北京来做培训,已经过去一周多了,但她们生动的笑容,和在培训里给我们讲过的工作经历,以及对我们团队的嘱咐,让我时常想念。   1.   “我们应该去看什么?去看天、看树、看花、看地,看那些有生命力的东西”,这是二胡婆婆嘱咐志愿者们做自我更新的途径,也是可积蓄能量的过程,新艺动儿童病房艺术陪伴项目四五十位志愿者围坐成一圈,二胡婆婆站在中央,面带笑容认真而全情地与我们对话。   前两天,走在路上,我忽然想起那些话,自己摇头笑笑,然后把手机放进书包里。抬起头看看湛蓝的天,看看那些以不同姿态不同色泽生长着的植物,空气在身体周围舒服地流动着还带来了大自然的味道。   那些曾经不起眼的场景,原来在每一刻都展现着活力和美好。 些许这就是我们要用心陪伴并传递给生病孩子们的能量。 2.   “现在,大家在这个圈里,去找一个你不认识的人,找一个舒服的不紧张的位置面对面站立。”   “此刻,你们双方要拉起彼此的双手,互相看彼此的眼睛,不要说话,什么都不要说。你们就是看着对方,想着自己想告诉TA的事情,用你们的手和眼睛去传达。你们有5分钟的时间这样做。” 二胡婆婆说道。   站在我对面的那个女孩的样子,我到现在都还记得清楚。她的皮肤白白的,脸上一直挂着笑,脸的左侧有深深的酒窝,略带腼腆的神情看起来无比迷人。她的眼神里有光,亮闪闪的;她的手热乎乎的,让我感受到温暖和安全感。   我想,我已经有许多年没有这样跟一个人这样交流了。即使我以前从未认识她,但在那短短5分钟里,我觉得我都快“爱”上了她。   “好,时间到。你们现在可以用身体语言自由接触。”   我很自然的向前一步,大大地拥抱了那个对面的姑娘。那个姑娘也回应了我。   我们拥抱完,看到旁边的一组姑娘也在笑着看我们,于是我们四个又在一起拥抱。整个会场的空气里,弥漫着爱的味道。     看着大家充满爱意的抱在一起,二胡婆婆在一旁微笑着说: “现在的人总是讲太多话,安慰、陪伴、表达爱都是用讲的。可是,有时候对方真的并不想听你讲啊,你讲得越多,对方越想逃。”   “而其实,很多时候陪伴就是这样简单,即使不说话,用眼睛用手就可以互相理解感受到对方。”   面带笑容,凝视我们服务的孩子,也是一种陪伴。 二胡婆婆说话时,围圈中一位志愿者奶奶和一位年轻大学生志愿者还保持着手拉手,刚才他们在一起做完练习,也没有怎么讲话,只是做了一个手拉手的联结。   “老人家其实最喜欢包括拥抱啊、拉手啊这些身体接触。别看平时他们会说,不要不要,嘴里很拒绝,但你们抱他们的时候啊,他们真的会很开心很开心。”   志愿者奶奶依旧拉着小伙子,笑着频频点头。    …
IMG_5648

Henan

Henan
DMAO0792

I am Refugee

I am Refugee   梁以瑚 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清 那一年 我的一家,在官兵槍聲下,倉惶逃上來香港的船 只有五歲的姐姐,被人推倒,踐踏,裂了三條肋骨 生命雖被救回,裂痕傷疤仍在… 那年,我不到一歳 … 那一年 在亞朔的海岸上 二千多年前,使徒保羅,在那兒登船…逃避羅馬官兵的追逼… … 那一年 在香港海岸線旁 漂來了幾艘船 來自越南 「自由何價?」 他/她們呼喊著 …    那一年 2017年四月 在亞朔古城 遙望愛琴海 我聽到哭聲 … Evelyna Liang See, but not see, Hear, but not hear! That year my family, under the threat of gunfire from the back, desperately, fled on…
IMG_3280

Murmur of the Brick

Murmur of the Brick 「土磚絮語」- 鄉土連結 藝術參予 Murmur of the Brick’s - Rurally Engaged Art   泥土、禾稻、草木、草磚、夯土牆、客圍房子、梭織帶裙、布染 它/他們會發聲嗎?會告訴我們他們的故事嗎? 嘆唱、哭嫁、足踏舞動、節慶、喜樂、哀慼、愁懷。   策展前言   有這樣一群人,不同的理由,走入這差不多被遺忘的客家村中,嘗試去找尋失去的記憶,有從土地復耕中,享受土地與自然界的融和,也有重現失傳手藝,以泥土、破瓦、乾草、竹篾、印染、引入一抹清新,補償被城市冷酷氛圍而窒息的空間。   一笠凉帽,手織花帶,帶出一段段的情,在田野鄉郊中高低徘徊的歌聲,盡訴國情鄉愁,在大地緬懷之中、也有男女的對駡柔情。在艱辛貧瘠中、生命的不屈向我們娓娓道來… 我們,這一幫人,給你們獻上,以不同形式的藝術表達,在荔枝窩的心路! Prologue An ensemble of individuals and their presence in this nearly forgotten Hakka Village, to till the land, to bright to light lost craftsmanship, and to revel in the…
IMG_1625

Music Anywhere

Music Anywhere Music Anywhere   2015「 香港 • 美善之都 」彩繪鋼琴 Music anywhere Invited to participate in a public art installations- “ Music Anywhere”, in which different artists were asked to decorate pianos and place them in different places in Hong Kong, allowing people to enjoy music freely. During working on this creation, it was the Hong…
IMG_2194 (Edited)

Touch Art 2017

Touch Art 2017 Touch Art 2017 第四屆香港觸感藝術節-作品展示咭   作品名稱 : "緊握[ ]手" - 一分鐘的凝視問安 創作者 :  梁以瑚 物料 :  比較暗小房間中丶六張不同的坐椅對着放置 丶有設計大師的名牌丶孩童的小木椅丶輪椅… 創作理念 : 在什麼時候我們會安靜地細看感受身邊每一位朋友? 在什麼時候我們會察覺聆聼到噪音後的微小聲音? 在觸摸互動中尋找迷失了的感覺 建立互信及給予! 參觀指引 : 請二人一组〈每次最多三組〉、安靜進入房間、選擇椅子、面對面坐下、互相緊握對方的手、單單以觸覺及眼神問安、(不要說話)、也可選擇閉目,維持一分鐘。 在完全安靜的狀態下離場。 參加者可在房間外寫下對此藝術體驗的感想。       Artwork title : "Hold Tight [ ]Hands " Artist : Evelyn a Liang Medium : 6 different sizes chairs…arrange in…
IMG_2186

Touch Art 2018

Touch Art 2018 Touch Art 2018 Title:   : 非凡時刻                   What an   Awesome Remarkable Moment Artists : Evelyna Liang, Stephanie Lam 梁以瑚,又自稱二胡婆婆,在香港,中國及亞洲從事社群藝術超過三十年,通過不同藝術媒介為社群發聲,喜歡笑及哭,更相信擁抱及互握的力量,感覺同在、生命脈搏互通的跳動。 Stephanie ,年輕的她同樣喜歡藝術,太親密的接觸覺得不太習慣,互相暖意的通話同樣可以知道並感覺對方... Evelyna Liang, called herself granny Yee-Woo, for the past 30 some years, have used Arts as a way to build community and give voice to the community. Granny loves to hug people…
IMG_0967

Yunnan

Yunnan
2afce5ae-d61d-4b88-981d-7b373835fa16

The Woven Dream of Cutie Dou & Cha 逗男女宅女编夢紀實

The Woven Dream of Cutie Dou & Cha 逗男女宅女编夢紀實 展覽介紹 Curated by: Dr. Evelyna Liang A weaving textile art installation and collaborated project between textile artist 豆 and artisan with special needs. Slowly, interlacing the thread Life could soar freely in silence Meeting you Between the dots and lines We create our own secret garden…

2011-2015

IMG_6128

“How Great Thou Art” – Socially Engaged Art Creation for /with all

"How Great Thou Art" - Socially Engaged Art Creation for /with all "How Great Thou Art" - Socially Engaged Art Creation for /with all  「 称是宏美 」 - 共享、社群藝術參予創作    Multi media Art Installation     多媒个藝術裝置   Dec  2022 構思:和不同能力及年齡的藝術愛好者,共同創作,以各人獨特表達方式來禮讚      神創造之宏美,在一個寧靜空間,下垂約五十多卷彩墨創作,參觀者可輕步進入,如沐浴林木神恩雨之下,一個可靜思的空間。靜享音樂、呼吸。默念神恩。 Concept:  : Create together with art lovers of different abilities and ages, and use their…
IMG_E3441

Murmur of the Brick – Lingering

Murmur of the Brick - The White Horse 梁以瑚  Evelyna Liang陪玩員,瘋癲大媽,喜愛在不同社群到處亂跑,現在在荔枝窩有另一稱號:二胡水皮女 Evelyna , crazy grandma, loves to have fun in whatever and every community she's with, super playmate!  Recently got nickname in Lai chi Wo as "2-woo so-so- gal"! 兩年前踏足窩暖村後,不能自拔,先以種米作藉口,跟青苗,稻花唱歌,踏土玩泥巴,漸漸被吸入自己的根源中去,花帶、山歌、故事、人,「客」的身份!原來都有「我」 Two years ago, after I set foot in this ‘warmth’ village, I couldn’t extricate myself.…
81233461_10222435011972906_8489494170442924032_o

Murmur of the Brick – The White Horse

Murmur of the Brick - The White Horse 梁以瑚  Evelyna Liang陪玩員,瘋癲大媽,喜愛在不同社群到處亂跑,現在在荔枝窩有另一稱號:二胡水皮女 Evelyna , crazy grandma, loves to have fun in whatever and every community she's with, super playmate!  Recently got nickname in Lai chi Wo as "2-woo so-so- gal"! 兩年前踏足窩暖村後,不能自拔,先以種米作藉口,跟青苗,稻花唱歌,踏土玩泥巴,漸漸被吸入自己的根源中去,花帶、山歌、故事、人,「客」的身份!原來都有「我」 Two years ago, after I set foot in this ‘warmth’ village, I couldn’t extricate myself.…
CZBT6895

[十]

[十]
IMG_2320

Glow Cambodia

Cambodia TTT Phnom Penh Cambodia TTT Phnom Penh Glow Cambodia Sept 15-21 2019 Create and planned for a one-week Training project for primary teachers and volunteers how to use multi media expressive arts to build Sosial wellness for underprivileged children. Using the metaphor of a seedling in the woods… how to help grow and protect,…
67165303_1199047236941734_4087546652213116928_o

“Back to Thy Roots for Sheer Happiness- 樂山樂水樂根源”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論語·雍也》篇

“Back to Thy Roots for Sheer Happiness- 樂山樂水樂根源”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論語·雍也》篇 謝兆光先生 明愛社區發展服務前高級督導主任 明愛多年服務太平山下的薄扶林村、粉嶺龍山腳下的龍躍頭五圍六村,源出於官門水道的西貢漁民,與及居於長洲西灣的漁民人家。 四個地區的社工每天的工作,都見地區山水風物,「見山」、「見水」像是日常稀鬆平常之事;細心聆聽居民話語心聲,卻又「見仁」、「見智」,村民漁民猶如南懷謹先生所說,像水一樣悠然、靈動、安詳的智者;像山一樣崇高、穩重、寧靜的仁者。他們的平淡快樂,都源於其生活之本源。 「回歸本源」 薄扶林村村雖身處市區,卻是三百年客家老村;龍躍頭自南宋建村,形成圍村稻米經濟文化;西貢萬宜官門兩村源於官門水道,雖淹沒於萬宜水庫之下卻又長存漁民記憶;長洲西灣漁民世代捕漁,雖遷移上岸仍未忘本。 明愛的社工跟隨四個地區的生活達人,回歸居民生活的本源,找來社群藝術家,與居民一起走進行一趟探索肯定自我之旅,尋找蘊含在生活裏的平淡快樂。 是次活動,四個地區各有不同的展示重點: 龍躍頭找來藝術家與末代哭嫁新娘互動,「阿娘」說說唱唱,邊創作、邊灌錄、邊回憶,把快將隨人而逝的哭嫁傳統重新展現。 薄扶林村回歸農村本源,在地實踐鄉村生活,順手拿來,一草一木皆具實用功能,也能展現美感,建設社區人情關懷。 西貢官門水道漁民,搜集昔日生活種種事物故事,以漁歌、繩網編織、繪畫手法,集體重現那段為港人水利而犧牲淹沒的生活,尋回集體失去的歷史。 西灣漁民位位都是海上生活達人,人人都身懷絕藝,漁民素人畫家更以畫作表達,向公眾展示漁民本屬擁有的生活文化智慧。 山水間人人尋樂去 丁穎茵博士Dr. Vivian Ting Independent curator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久居於城市,我們看不透山林走獸的動向,也讀不出水波盪漾的訊息。 誰又曾到長洲西灣的漁民抓一把曬乾的幼牛糞便是止血良方﹖天時暑熱,誰又會上山採摘雞屎藤,製成茶粿,既滿足甜嘴頭,更收怯濕解毒的療效﹖我們上網翻書找地圖,但西貢官門水道的老人家一曲行船歌,就繪形繪聲唱出沿途地標,順帶提示何處風波惡。我們分不清五穀、也忘記了泥土的質感,龍躍頭長者卻以「手捧禾苗五寸長,一寸到泥兩寸到水」的歌訣,分享落田插秧的指南。 然而,當下社會一意追逐日新月異的奇巧,過去的回憶、身邊人與事又算得什麼﹖當人人遠離了山光水色,誰又願意聆聽魚蟲草木的故事?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 其實,山水不僅供應衣食所需的資源,也提供了街坊起居生活的場所,甚至塑造社區的生活方式。 以藝術之眼看來,「水是眼波橫」,那是漁民提起紅頭牙帶青鱗丁公的眉飛色舞,也是老夫老妻面對驚濤駭浪的默契。「山是眉峰聚」,這裡凝聚了一代人順天應時、淳厚堅靱的態度,也練就出媳婦兒農事女紅烹飪樣樣精的本事。秋收冬藏,樹榮又枯,山水不變的底蘊就是老人家珍惜一事一物的智慧。 今天老街坊、明愛社工與藝術家重拾過去不在乎感嘆逝水年華,而是著眼於尋找美好生活、人人同樂的新想像。誰說尺魚網、織花帶、天然植物染已然不合時宜﹖許是我們無法以雙手活用種種技藝打破日常的規限。哭嫁歌、數魚歌、嘆歌是一代人回應世事橫逆的感懷,也叮嚀下一代如何應對生活的千頭萬緒。山水勾起的每段回憶更促使我們追問﹕過去如何連繫當下﹖如何與人分享美好﹖大伙兒又如何創造未來﹖這是價值重整的過程、尋求改變的行動,也體現人如何棲居於山水的關懷。 是次展覽,一眾街坊、社工與藝術家展示依山傍水的活知識,分享老人家高低起伏的生命經歷。我們以創意思維探問過去、以共享原則投入社區,也邀請大家發掘舊事舊物的當代意義,拓展美好未來的想像。
IMG_E3312

在日光下與她/他們相遇的日子 Our Encounter, Our Stories under the Sun

Our Encounter, Our Stories under the Sun 在日光下與她/他們相遇的日子 Our Encounter, Our Stories under the Sun 二十多年來一直在不同受傷社群中以藝術對話療傷,常常把別人棄置的碎布在哀傷受難的孩子及婦女群中,以缝補、刺繡、拼湊來重整個人生命價值,轉化编織末來、夢想。同時、我會以他們的作品、相遇的故事以絲藝女紅來創作,為了不要忘記、將他們的願望傳頌、並送上祝福,思絲的掛念。當中有海嘯及地震後的孩子、特殊需要及悲傷的群體、外來打工的婦女等。
IMG_0877

heARTsmove 北京新艺动社会工作发展中心

heARTsmove 志愿者培训 ▏记「疯癫婆婆在医院撒播“爱的病毒”」 heARTsmove 北京新艺动社会工作发展中心 2019-06-08 五月底,我们在北京终于见到了仰慕已久的疯癫婆婆在医院撒播”爱的病毒“梁以瑚(二胡婆婆)  香港全人艺动主席  北京新艺动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专家顾问  近四十年一直从事艺术及艺术教育工作。自上世纪80年代投身社群艺术,用艺术的力量服务有需要的中低收入人群,是亚洲社群艺术的先锋,曾任教于大一设计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及香港理工大学。1980年代末在越南举办「越营艺穗计划」,该计划旨在让越南难民营的居民接触各种艺术活动。1994年在香港成立了「艺术在医院」,透过治疗性艺术活动拉近医护人员、患者与艺术家之间的距离。2002年创办「全人艺动」,目的是以艺术使社会更和谐共融。 郑婵琦(Grace)  香港艺术在医院总监  新艺动儿童病房艺术陪伴项目指导专家 “艺术在医院”成立的概念,始于1994年筹办给病人的艺术活动,其后正式注册为非牟利慈善团体。借着艺术家、医护人员及义工们的合作,艺术在医院深信艺术本身具有安慰及治疗心灵的力量,期望继续透过群体艺术创作,服务社群,宣扬关怀社群的讯息,并致力在香港推动医院艺术的发展。   执笔写稿距离二胡婆婆和Grace从香港远赴北京来做培训,已经过去一周多了,但她们生动的笑容,和在培训里给我们讲过的工作经历,以及对我们团队的嘱咐,让我时常想念。   1.   “我们应该去看什么?去看天、看树、看花、看地,看那些有生命力的东西”,这是二胡婆婆嘱咐志愿者们做自我更新的途径,也是可积蓄能量的过程,新艺动儿童病房艺术陪伴项目四五十位志愿者围坐成一圈,二胡婆婆站在中央,面带笑容认真而全情地与我们对话。   前两天,走在路上,我忽然想起那些话,自己摇头笑笑,然后把手机放进书包里。抬起头看看湛蓝的天,看看那些以不同姿态不同色泽生长着的植物,空气在身体周围舒服地流动着还带来了大自然的味道。   那些曾经不起眼的场景,原来在每一刻都展现着活力和美好。 些许这就是我们要用心陪伴并传递给生病孩子们的能量。 2.   “现在,大家在这个圈里,去找一个你不认识的人,找一个舒服的不紧张的位置面对面站立。”   “此刻,你们双方要拉起彼此的双手,互相看彼此的眼睛,不要说话,什么都不要说。你们就是看着对方,想着自己想告诉TA的事情,用你们的手和眼睛去传达。你们有5分钟的时间这样做。” 二胡婆婆说道。   站在我对面的那个女孩的样子,我到现在都还记得清楚。她的皮肤白白的,脸上一直挂着笑,脸的左侧有深深的酒窝,略带腼腆的神情看起来无比迷人。她的眼神里有光,亮闪闪的;她的手热乎乎的,让我感受到温暖和安全感。   我想,我已经有许多年没有这样跟一个人这样交流了。即使我以前从未认识她,但在那短短5分钟里,我觉得我都快“爱”上了她。   “好,时间到。你们现在可以用身体语言自由接触。”   我很自然的向前一步,大大地拥抱了那个对面的姑娘。那个姑娘也回应了我。   我们拥抱完,看到旁边的一组姑娘也在笑着看我们,于是我们四个又在一起拥抱。整个会场的空气里,弥漫着爱的味道。     看着大家充满爱意的抱在一起,二胡婆婆在一旁微笑着说: “现在的人总是讲太多话,安慰、陪伴、表达爱都是用讲的。可是,有时候对方真的并不想听你讲啊,你讲得越多,对方越想逃。”   “而其实,很多时候陪伴就是这样简单,即使不说话,用眼睛用手就可以互相理解感受到对方。”   面带笑容,凝视我们服务的孩子,也是一种陪伴。 二胡婆婆说话时,围圈中一位志愿者奶奶和一位年轻大学生志愿者还保持着手拉手,刚才他们在一起做完练习,也没有怎么讲话,只是做了一个手拉手的联结。   “老人家其实最喜欢包括拥抱啊、拉手啊这些身体接触。别看平时他们会说,不要不要,嘴里很拒绝,但你们抱他们的时候啊,他们真的会很开心很开心。”   志愿者奶奶依旧拉着小伙子,笑着频频点头。    …
IMG_5648

Henan

Henan
DMAO0792

I am Refugee

I am Refugee   梁以瑚 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清 那一年 我的一家,在官兵槍聲下,倉惶逃上來香港的船 只有五歲的姐姐,被人推倒,踐踏,裂了三條肋骨 生命雖被救回,裂痕傷疤仍在… 那年,我不到一歳 … 那一年 在亞朔的海岸上 二千多年前,使徒保羅,在那兒登船…逃避羅馬官兵的追逼… … 那一年 在香港海岸線旁 漂來了幾艘船 來自越南 「自由何價?」 他/她們呼喊著 …    那一年 2017年四月 在亞朔古城 遙望愛琴海 我聽到哭聲 … Evelyna Liang See, but not see, Hear, but not hear! That year my family, under the threat of gunfire from the back, desperately, fled on…
IMG_3280

Murmur of the Brick

Murmur of the Brick 「土磚絮語」- 鄉土連結 藝術參予 Murmur of the Brick’s - Rurally Engaged Art   泥土、禾稻、草木、草磚、夯土牆、客圍房子、梭織帶裙、布染 它/他們會發聲嗎?會告訴我們他們的故事嗎? 嘆唱、哭嫁、足踏舞動、節慶、喜樂、哀慼、愁懷。   策展前言   有這樣一群人,不同的理由,走入這差不多被遺忘的客家村中,嘗試去找尋失去的記憶,有從土地復耕中,享受土地與自然界的融和,也有重現失傳手藝,以泥土、破瓦、乾草、竹篾、印染、引入一抹清新,補償被城市冷酷氛圍而窒息的空間。   一笠凉帽,手織花帶,帶出一段段的情,在田野鄉郊中高低徘徊的歌聲,盡訴國情鄉愁,在大地緬懷之中、也有男女的對駡柔情。在艱辛貧瘠中、生命的不屈向我們娓娓道來… 我們,這一幫人,給你們獻上,以不同形式的藝術表達,在荔枝窩的心路! Prologue An ensemble of individuals and their presence in this nearly forgotten Hakka Village, to till the land, to bright to light lost craftsmanship, and to revel in the…
IMG_1625

Music Anywhere

Music Anywhere Music Anywhere   2015「 香港 • 美善之都 」彩繪鋼琴 Music anywhere Invited to participate in a public art installations- “ Music Anywhere”, in which different artists were asked to decorate pianos and place them in different places in Hong Kong, allowing people to enjoy music freely. During working on this creation, it was the Hong…
IMG_2194 (Edited)

Touch Art 2017

Touch Art 2017 Touch Art 2017 第四屆香港觸感藝術節-作品展示咭   作品名稱 : "緊握[ ]手" - 一分鐘的凝視問安 創作者 :  梁以瑚 物料 :  比較暗小房間中丶六張不同的坐椅對着放置 丶有設計大師的名牌丶孩童的小木椅丶輪椅… 創作理念 : 在什麼時候我們會安靜地細看感受身邊每一位朋友? 在什麼時候我們會察覺聆聼到噪音後的微小聲音? 在觸摸互動中尋找迷失了的感覺 建立互信及給予! 參觀指引 : 請二人一组〈每次最多三組〉、安靜進入房間、選擇椅子、面對面坐下、互相緊握對方的手、單單以觸覺及眼神問安、(不要說話)、也可選擇閉目,維持一分鐘。 在完全安靜的狀態下離場。 參加者可在房間外寫下對此藝術體驗的感想。       Artwork title : "Hold Tight [ ]Hands " Artist : Evelyn a Liang Medium : 6 different sizes chairs…arrange in…
IMG_2186

Touch Art 2018

Touch Art 2018 Touch Art 2018 Title:   : 非凡時刻                   What an   Awesome Remarkable Moment Artists : Evelyna Liang, Stephanie Lam 梁以瑚,又自稱二胡婆婆,在香港,中國及亞洲從事社群藝術超過三十年,通過不同藝術媒介為社群發聲,喜歡笑及哭,更相信擁抱及互握的力量,感覺同在、生命脈搏互通的跳動。 Stephanie ,年輕的她同樣喜歡藝術,太親密的接觸覺得不太習慣,互相暖意的通話同樣可以知道並感覺對方... Evelyna Liang, called herself granny Yee-Woo, for the past 30 some years, have used Arts as a way to build community and give voice to the community. Granny loves to hug people…
IMG_0967

Yunnan

Yunnan
2afce5ae-d61d-4b88-981d-7b373835fa16

The Woven Dream of Cutie Dou & Cha 逗男女宅女编夢紀實

The Woven Dream of Cutie Dou & Cha 逗男女宅女编夢紀實 展覽介紹 Curated by: Dr. Evelyna Liang A weaving textile art installation and collaborated project between textile artist 豆 and artisan with special needs. Slowly, interlacing the thread Life could soar freely in silence Meeting you Between the dots and lines We create our own secret garden…
theirall

Their Stories Make Me 「她們的故事塑造了我、、、」

Their Stories Make Me 「她們的故事塑造了我、、、」 上一代婦女的故事、以藝術裝置的手法來展示。 不同的展廳、不同的房間、不同的顏色代表著不同的際遇。透過搜習而得的實物來重塑上一代婦女的悲愁喜樂。 藍色陝小的房間 、木盆、小凳、昏黃的燈。「妹仔」生下來就沒有選擇,絕望的一生就在那一頁頁的照片中,向你默然展示。 泥灰爐火,伴著「妾侍」年華老去,自豪的是五十多年在廚房工作的心得,煮得一手好菜藝。守得雲開?窗外的樹好像也、、‥剛好發芽! 「少奶奶」活動的空間也不是太多,但她上過學,也選擇了自己的宗教,以身教導孫女兒怎樣作媳婦。 「自由女」有自主權,少女時期相部的第一頁是革命的烈士。選擇了理想,到 農村去教育孩子。 The stories of previous female generation are expressed through an art installation. Their memories of life were assembled through the collections of historic materials, and the use of different galleries, rooms and colours to represent different destinies. In a small blue-toned room,…
christ2

Christ the young man 少年人基督

Christ the young man 少年人基督 耶穌說: 「這些事你們作在我最小的弟兄身上, 就是作在我的身上了。」 畫這一批畫作時, 心中只是想著如何向別人顯示這一句金句。 又不停的問自己, 如果基督少年今天活在這裡,他會以什麼形象見我們。 在一些被遺棄的族群?在一些窮困落後的國家?在別國殖民統治下,被 剝削基本權利的一群邊人? 本來這一批畫作是應一個外的出版社要求而作的。他們希望能搜習到 世界不同地區的基督徒藝術工作者為一本基督生平的書畫冊而作。 當時我只希望能盡量能用最淺白的語言來顯示這一個訊息…
i-am-still-here-107

107 years old granny says: I am still Here… 107歲婆婆說﹔我仍在此…

107 years old granny says: I am still Here… 107歲婆婆說﹔我仍在此… Details Acrylic on canvas, thread, water, sunlight, moss and dried branches 畫布、壓克力、棉線、水、陽光、青苔、枯枝 2015
streams-of-gold-01

Streams of Gold 流金

Streams of Gold 流金 May be looking like an old withered cypress branch, but shimmering in golden bronze, Aged – the Sublime Beauty 望似枯槁了的松柏葉子,絲髮繞漣,閃亮金黃,歲月宏美 Details Medium: digital photo output, metallic thread, branches and dried hanging vine Size : 75cm(w) x 128cm (h) Year: 2015 媒介;數碼照片, 金屬線, 樹枝, 枯乾掛藤

2006-2011

IMG_6128

“How Great Thou Art” – Socially Engaged Art Creation for /with all

"How Great Thou Art" - Socially Engaged Art Creation for /with all "How Great Thou Art" - Socially Engaged Art Creation for /with all  「 称是宏美 」 - 共享、社群藝術參予創作    Multi media Art Installation     多媒个藝術裝置   Dec  2022 構思:和不同能力及年齡的藝術愛好者,共同創作,以各人獨特表達方式來禮讚      神創造之宏美,在一個寧靜空間,下垂約五十多卷彩墨創作,參觀者可輕步進入,如沐浴林木神恩雨之下,一個可靜思的空間。靜享音樂、呼吸。默念神恩。 Concept:  : Create together with art lovers of different abilities and ages, and use their…
IMG_E3441

Murmur of the Brick – Lingering

Murmur of the Brick - The White Horse 梁以瑚  Evelyna Liang陪玩員,瘋癲大媽,喜愛在不同社群到處亂跑,現在在荔枝窩有另一稱號:二胡水皮女 Evelyna , crazy grandma, loves to have fun in whatever and every community she's with, super playmate!  Recently got nickname in Lai chi Wo as "2-woo so-so- gal"! 兩年前踏足窩暖村後,不能自拔,先以種米作藉口,跟青苗,稻花唱歌,踏土玩泥巴,漸漸被吸入自己的根源中去,花帶、山歌、故事、人,「客」的身份!原來都有「我」 Two years ago, after I set foot in this ‘warmth’ village, I couldn’t extricate myself.…
81233461_10222435011972906_8489494170442924032_o

Murmur of the Brick – The White Horse

Murmur of the Brick - The White Horse 梁以瑚  Evelyna Liang陪玩員,瘋癲大媽,喜愛在不同社群到處亂跑,現在在荔枝窩有另一稱號:二胡水皮女 Evelyna , crazy grandma, loves to have fun in whatever and every community she's with, super playmate!  Recently got nickname in Lai chi Wo as "2-woo so-so- gal"! 兩年前踏足窩暖村後,不能自拔,先以種米作藉口,跟青苗,稻花唱歌,踏土玩泥巴,漸漸被吸入自己的根源中去,花帶、山歌、故事、人,「客」的身份!原來都有「我」 Two years ago, after I set foot in this ‘warmth’ village, I couldn’t extricate myself.…
CZBT6895

[十]

[十]
IMG_2320

Glow Cambodia

Cambodia TTT Phnom Penh Cambodia TTT Phnom Penh Glow Cambodia Sept 15-21 2019 Create and planned for a one-week Training project for primary teachers and volunteers how to use multi media expressive arts to build Sosial wellness for underprivileged children. Using the metaphor of a seedling in the woods… how to help grow and protect,…
67165303_1199047236941734_4087546652213116928_o

“Back to Thy Roots for Sheer Happiness- 樂山樂水樂根源”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論語·雍也》篇

“Back to Thy Roots for Sheer Happiness- 樂山樂水樂根源”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論語·雍也》篇 謝兆光先生 明愛社區發展服務前高級督導主任 明愛多年服務太平山下的薄扶林村、粉嶺龍山腳下的龍躍頭五圍六村,源出於官門水道的西貢漁民,與及居於長洲西灣的漁民人家。 四個地區的社工每天的工作,都見地區山水風物,「見山」、「見水」像是日常稀鬆平常之事;細心聆聽居民話語心聲,卻又「見仁」、「見智」,村民漁民猶如南懷謹先生所說,像水一樣悠然、靈動、安詳的智者;像山一樣崇高、穩重、寧靜的仁者。他們的平淡快樂,都源於其生活之本源。 「回歸本源」 薄扶林村村雖身處市區,卻是三百年客家老村;龍躍頭自南宋建村,形成圍村稻米經濟文化;西貢萬宜官門兩村源於官門水道,雖淹沒於萬宜水庫之下卻又長存漁民記憶;長洲西灣漁民世代捕漁,雖遷移上岸仍未忘本。 明愛的社工跟隨四個地區的生活達人,回歸居民生活的本源,找來社群藝術家,與居民一起走進行一趟探索肯定自我之旅,尋找蘊含在生活裏的平淡快樂。 是次活動,四個地區各有不同的展示重點: 龍躍頭找來藝術家與末代哭嫁新娘互動,「阿娘」說說唱唱,邊創作、邊灌錄、邊回憶,把快將隨人而逝的哭嫁傳統重新展現。 薄扶林村回歸農村本源,在地實踐鄉村生活,順手拿來,一草一木皆具實用功能,也能展現美感,建設社區人情關懷。 西貢官門水道漁民,搜集昔日生活種種事物故事,以漁歌、繩網編織、繪畫手法,集體重現那段為港人水利而犧牲淹沒的生活,尋回集體失去的歷史。 西灣漁民位位都是海上生活達人,人人都身懷絕藝,漁民素人畫家更以畫作表達,向公眾展示漁民本屬擁有的生活文化智慧。 山水間人人尋樂去 丁穎茵博士Dr. Vivian Ting Independent curator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久居於城市,我們看不透山林走獸的動向,也讀不出水波盪漾的訊息。 誰又曾到長洲西灣的漁民抓一把曬乾的幼牛糞便是止血良方﹖天時暑熱,誰又會上山採摘雞屎藤,製成茶粿,既滿足甜嘴頭,更收怯濕解毒的療效﹖我們上網翻書找地圖,但西貢官門水道的老人家一曲行船歌,就繪形繪聲唱出沿途地標,順帶提示何處風波惡。我們分不清五穀、也忘記了泥土的質感,龍躍頭長者卻以「手捧禾苗五寸長,一寸到泥兩寸到水」的歌訣,分享落田插秧的指南。 然而,當下社會一意追逐日新月異的奇巧,過去的回憶、身邊人與事又算得什麼﹖當人人遠離了山光水色,誰又願意聆聽魚蟲草木的故事?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 其實,山水不僅供應衣食所需的資源,也提供了街坊起居生活的場所,甚至塑造社區的生活方式。 以藝術之眼看來,「水是眼波橫」,那是漁民提起紅頭牙帶青鱗丁公的眉飛色舞,也是老夫老妻面對驚濤駭浪的默契。「山是眉峰聚」,這裡凝聚了一代人順天應時、淳厚堅靱的態度,也練就出媳婦兒農事女紅烹飪樣樣精的本事。秋收冬藏,樹榮又枯,山水不變的底蘊就是老人家珍惜一事一物的智慧。 今天老街坊、明愛社工與藝術家重拾過去不在乎感嘆逝水年華,而是著眼於尋找美好生活、人人同樂的新想像。誰說尺魚網、織花帶、天然植物染已然不合時宜﹖許是我們無法以雙手活用種種技藝打破日常的規限。哭嫁歌、數魚歌、嘆歌是一代人回應世事橫逆的感懷,也叮嚀下一代如何應對生活的千頭萬緒。山水勾起的每段回憶更促使我們追問﹕過去如何連繫當下﹖如何與人分享美好﹖大伙兒又如何創造未來﹖這是價值重整的過程、尋求改變的行動,也體現人如何棲居於山水的關懷。 是次展覽,一眾街坊、社工與藝術家展示依山傍水的活知識,分享老人家高低起伏的生命經歷。我們以創意思維探問過去、以共享原則投入社區,也邀請大家發掘舊事舊物的當代意義,拓展美好未來的想像。
IMG_E3312

在日光下與她/他們相遇的日子 Our Encounter, Our Stories under the Sun

Our Encounter, Our Stories under the Sun 在日光下與她/他們相遇的日子 Our Encounter, Our Stories under the Sun 二十多年來一直在不同受傷社群中以藝術對話療傷,常常把別人棄置的碎布在哀傷受難的孩子及婦女群中,以缝補、刺繡、拼湊來重整個人生命價值,轉化编織末來、夢想。同時、我會以他們的作品、相遇的故事以絲藝女紅來創作,為了不要忘記、將他們的願望傳頌、並送上祝福,思絲的掛念。當中有海嘯及地震後的孩子、特殊需要及悲傷的群體、外來打工的婦女等。
IMG_0877

heARTsmove 北京新艺动社会工作发展中心

heARTsmove 志愿者培训 ▏记「疯癫婆婆在医院撒播“爱的病毒”」 heARTsmove 北京新艺动社会工作发展中心 2019-06-08 五月底,我们在北京终于见到了仰慕已久的疯癫婆婆在医院撒播”爱的病毒“梁以瑚(二胡婆婆)  香港全人艺动主席  北京新艺动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专家顾问  近四十年一直从事艺术及艺术教育工作。自上世纪80年代投身社群艺术,用艺术的力量服务有需要的中低收入人群,是亚洲社群艺术的先锋,曾任教于大一设计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及香港理工大学。1980年代末在越南举办「越营艺穗计划」,该计划旨在让越南难民营的居民接触各种艺术活动。1994年在香港成立了「艺术在医院」,透过治疗性艺术活动拉近医护人员、患者与艺术家之间的距离。2002年创办「全人艺动」,目的是以艺术使社会更和谐共融。 郑婵琦(Grace)  香港艺术在医院总监  新艺动儿童病房艺术陪伴项目指导专家 “艺术在医院”成立的概念,始于1994年筹办给病人的艺术活动,其后正式注册为非牟利慈善团体。借着艺术家、医护人员及义工们的合作,艺术在医院深信艺术本身具有安慰及治疗心灵的力量,期望继续透过群体艺术创作,服务社群,宣扬关怀社群的讯息,并致力在香港推动医院艺术的发展。   执笔写稿距离二胡婆婆和Grace从香港远赴北京来做培训,已经过去一周多了,但她们生动的笑容,和在培训里给我们讲过的工作经历,以及对我们团队的嘱咐,让我时常想念。   1.   “我们应该去看什么?去看天、看树、看花、看地,看那些有生命力的东西”,这是二胡婆婆嘱咐志愿者们做自我更新的途径,也是可积蓄能量的过程,新艺动儿童病房艺术陪伴项目四五十位志愿者围坐成一圈,二胡婆婆站在中央,面带笑容认真而全情地与我们对话。   前两天,走在路上,我忽然想起那些话,自己摇头笑笑,然后把手机放进书包里。抬起头看看湛蓝的天,看看那些以不同姿态不同色泽生长着的植物,空气在身体周围舒服地流动着还带来了大自然的味道。   那些曾经不起眼的场景,原来在每一刻都展现着活力和美好。 些许这就是我们要用心陪伴并传递给生病孩子们的能量。 2.   “现在,大家在这个圈里,去找一个你不认识的人,找一个舒服的不紧张的位置面对面站立。”   “此刻,你们双方要拉起彼此的双手,互相看彼此的眼睛,不要说话,什么都不要说。你们就是看着对方,想着自己想告诉TA的事情,用你们的手和眼睛去传达。你们有5分钟的时间这样做。” 二胡婆婆说道。   站在我对面的那个女孩的样子,我到现在都还记得清楚。她的皮肤白白的,脸上一直挂着笑,脸的左侧有深深的酒窝,略带腼腆的神情看起来无比迷人。她的眼神里有光,亮闪闪的;她的手热乎乎的,让我感受到温暖和安全感。   我想,我已经有许多年没有这样跟一个人这样交流了。即使我以前从未认识她,但在那短短5分钟里,我觉得我都快“爱”上了她。   “好,时间到。你们现在可以用身体语言自由接触。”   我很自然的向前一步,大大地拥抱了那个对面的姑娘。那个姑娘也回应了我。   我们拥抱完,看到旁边的一组姑娘也在笑着看我们,于是我们四个又在一起拥抱。整个会场的空气里,弥漫着爱的味道。     看着大家充满爱意的抱在一起,二胡婆婆在一旁微笑着说: “现在的人总是讲太多话,安慰、陪伴、表达爱都是用讲的。可是,有时候对方真的并不想听你讲啊,你讲得越多,对方越想逃。”   “而其实,很多时候陪伴就是这样简单,即使不说话,用眼睛用手就可以互相理解感受到对方。”   面带笑容,凝视我们服务的孩子,也是一种陪伴。 二胡婆婆说话时,围圈中一位志愿者奶奶和一位年轻大学生志愿者还保持着手拉手,刚才他们在一起做完练习,也没有怎么讲话,只是做了一个手拉手的联结。   “老人家其实最喜欢包括拥抱啊、拉手啊这些身体接触。别看平时他们会说,不要不要,嘴里很拒绝,但你们抱他们的时候啊,他们真的会很开心很开心。”   志愿者奶奶依旧拉着小伙子,笑着频频点头。    …
IMG_5648

Henan

Henan
DMAO0792

I am Refugee

I am Refugee   梁以瑚 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清 那一年 我的一家,在官兵槍聲下,倉惶逃上來香港的船 只有五歲的姐姐,被人推倒,踐踏,裂了三條肋骨 生命雖被救回,裂痕傷疤仍在… 那年,我不到一歳 … 那一年 在亞朔的海岸上 二千多年前,使徒保羅,在那兒登船…逃避羅馬官兵的追逼… … 那一年 在香港海岸線旁 漂來了幾艘船 來自越南 「自由何價?」 他/她們呼喊著 …    那一年 2017年四月 在亞朔古城 遙望愛琴海 我聽到哭聲 … Evelyna Liang See, but not see, Hear, but not hear! That year my family, under the threat of gunfire from the back, desperately, fled on…
IMG_3280

Murmur of the Brick

Murmur of the Brick 「土磚絮語」- 鄉土連結 藝術參予 Murmur of the Brick’s - Rurally Engaged Art   泥土、禾稻、草木、草磚、夯土牆、客圍房子、梭織帶裙、布染 它/他們會發聲嗎?會告訴我們他們的故事嗎? 嘆唱、哭嫁、足踏舞動、節慶、喜樂、哀慼、愁懷。   策展前言   有這樣一群人,不同的理由,走入這差不多被遺忘的客家村中,嘗試去找尋失去的記憶,有從土地復耕中,享受土地與自然界的融和,也有重現失傳手藝,以泥土、破瓦、乾草、竹篾、印染、引入一抹清新,補償被城市冷酷氛圍而窒息的空間。   一笠凉帽,手織花帶,帶出一段段的情,在田野鄉郊中高低徘徊的歌聲,盡訴國情鄉愁,在大地緬懷之中、也有男女的對駡柔情。在艱辛貧瘠中、生命的不屈向我們娓娓道來… 我們,這一幫人,給你們獻上,以不同形式的藝術表達,在荔枝窩的心路! Prologue An ensemble of individuals and their presence in this nearly forgotten Hakka Village, to till the land, to bright to light lost craftsmanship, and to revel in the…
IMG_1625

Music Anywhere

Music Anywhere Music Anywhere   2015「 香港 • 美善之都 」彩繪鋼琴 Music anywhere Invited to participate in a public art installations- “ Music Anywhere”, in which different artists were asked to decorate pianos and place them in different places in Hong Kong, allowing people to enjoy music freely. During working on this creation, it was the Hong…
IMG_2194 (Edited)

Touch Art 2017

Touch Art 2017 Touch Art 2017 第四屆香港觸感藝術節-作品展示咭   作品名稱 : "緊握[ ]手" - 一分鐘的凝視問安 創作者 :  梁以瑚 物料 :  比較暗小房間中丶六張不同的坐椅對着放置 丶有設計大師的名牌丶孩童的小木椅丶輪椅… 創作理念 : 在什麼時候我們會安靜地細看感受身邊每一位朋友? 在什麼時候我們會察覺聆聼到噪音後的微小聲音? 在觸摸互動中尋找迷失了的感覺 建立互信及給予! 參觀指引 : 請二人一组〈每次最多三組〉、安靜進入房間、選擇椅子、面對面坐下、互相緊握對方的手、單單以觸覺及眼神問安、(不要說話)、也可選擇閉目,維持一分鐘。 在完全安靜的狀態下離場。 參加者可在房間外寫下對此藝術體驗的感想。       Artwork title : "Hold Tight [ ]Hands " Artist : Evelyn a Liang Medium : 6 different sizes chairs…arrange in…
IMG_2186

Touch Art 2018

Touch Art 2018 Touch Art 2018 Title:   : 非凡時刻                   What an   Awesome Remarkable Moment Artists : Evelyna Liang, Stephanie Lam 梁以瑚,又自稱二胡婆婆,在香港,中國及亞洲從事社群藝術超過三十年,通過不同藝術媒介為社群發聲,喜歡笑及哭,更相信擁抱及互握的力量,感覺同在、生命脈搏互通的跳動。 Stephanie ,年輕的她同樣喜歡藝術,太親密的接觸覺得不太習慣,互相暖意的通話同樣可以知道並感覺對方... Evelyna Liang, called herself granny Yee-Woo, for the past 30 some years, have used Arts as a way to build community and give voice to the community. Granny loves to hug people…
IMG_0967

Yunnan

Yunnan
2afce5ae-d61d-4b88-981d-7b373835fa16

The Woven Dream of Cutie Dou & Cha 逗男女宅女编夢紀實

The Woven Dream of Cutie Dou & Cha 逗男女宅女编夢紀實 展覽介紹 Curated by: Dr. Evelyna Liang A weaving textile art installation and collaborated project between textile artist 豆 and artisan with special needs. Slowly, interlacing the thread Life could soar freely in silence Meeting you Between the dots and lines We create our own secret garden…
theirall

Their Stories Make Me 「她們的故事塑造了我、、、」

Their Stories Make Me 「她們的故事塑造了我、、、」 上一代婦女的故事、以藝術裝置的手法來展示。 不同的展廳、不同的房間、不同的顏色代表著不同的際遇。透過搜習而得的實物來重塑上一代婦女的悲愁喜樂。 藍色陝小的房間 、木盆、小凳、昏黃的燈。「妹仔」生下來就沒有選擇,絕望的一生就在那一頁頁的照片中,向你默然展示。 泥灰爐火,伴著「妾侍」年華老去,自豪的是五十多年在廚房工作的心得,煮得一手好菜藝。守得雲開?窗外的樹好像也、、‥剛好發芽! 「少奶奶」活動的空間也不是太多,但她上過學,也選擇了自己的宗教,以身教導孫女兒怎樣作媳婦。 「自由女」有自主權,少女時期相部的第一頁是革命的烈士。選擇了理想,到 農村去教育孩子。 The stories of previous female generation are expressed through an art installation. Their memories of life were assembled through the collections of historic materials, and the use of different galleries, rooms and colours to represent different destinies. In a small blue-toned room,…
christ2

Christ the young man 少年人基督

Christ the young man 少年人基督 耶穌說: 「這些事你們作在我最小的弟兄身上, 就是作在我的身上了。」 畫這一批畫作時, 心中只是想著如何向別人顯示這一句金句。 又不停的問自己, 如果基督少年今天活在這裡,他會以什麼形象見我們。 在一些被遺棄的族群?在一些窮困落後的國家?在別國殖民統治下,被 剝削基本權利的一群邊人? 本來這一批畫作是應一個外的出版社要求而作的。他們希望能搜習到 世界不同地區的基督徒藝術工作者為一本基督生平的書畫冊而作。 當時我只希望能盡量能用最淺白的語言來顯示這一個訊息…
i-am-still-here-107

107 years old granny says: I am still Here… 107歲婆婆說﹔我仍在此…

107 years old granny says: I am still Here… 107歲婆婆說﹔我仍在此… Details Acrylic on canvas, thread, water, sunlight, moss and dried branches 畫布、壓克力、棉線、水、陽光、青苔、枯枝 2015
streams-of-gold-01

Streams of Gold 流金

Streams of Gold 流金 May be looking like an old withered cypress branch, but shimmering in golden bronze, Aged – the Sublime Beauty 望似枯槁了的松柏葉子,絲髮繞漣,閃亮金黃,歲月宏美 Details Medium: digital photo output, metallic thread, branches and dried hanging vine Size : 75cm(w) x 128cm (h) Year: 2015 媒介;數碼照片, 金屬線, 樹枝, 枯乾掛藤

2000-2005

IMG_6128

“How Great Thou Art” – Socially Engaged Art Creation for /with all

"How Great Thou Art" - Socially Engaged Art Creation for /with all "How Great Thou Art" - Socially Engaged Art Creation for /with all  「 称是宏美 」 - 共享、社群藝術參予創作    Multi media Art Installation     多媒个藝術裝置   Dec  2022 構思:和不同能力及年齡的藝術愛好者,共同創作,以各人獨特表達方式來禮讚      神創造之宏美,在一個寧靜空間,下垂約五十多卷彩墨創作,參觀者可輕步進入,如沐浴林木神恩雨之下,一個可靜思的空間。靜享音樂、呼吸。默念神恩。 Concept:  : Create together with art lovers of different abilities and ages, and use their…
IMG_E3441

Murmur of the Brick – Lingering

Murmur of the Brick - The White Horse 梁以瑚  Evelyna Liang陪玩員,瘋癲大媽,喜愛在不同社群到處亂跑,現在在荔枝窩有另一稱號:二胡水皮女 Evelyna , crazy grandma, loves to have fun in whatever and every community she's with, super playmate!  Recently got nickname in Lai chi Wo as "2-woo so-so- gal"! 兩年前踏足窩暖村後,不能自拔,先以種米作藉口,跟青苗,稻花唱歌,踏土玩泥巴,漸漸被吸入自己的根源中去,花帶、山歌、故事、人,「客」的身份!原來都有「我」 Two years ago, after I set foot in this ‘warmth’ village, I couldn’t extricate myself.…
81233461_10222435011972906_8489494170442924032_o

Murmur of the Brick – The White Horse

Murmur of the Brick - The White Horse 梁以瑚  Evelyna Liang陪玩員,瘋癲大媽,喜愛在不同社群到處亂跑,現在在荔枝窩有另一稱號:二胡水皮女 Evelyna , crazy grandma, loves to have fun in whatever and every community she's with, super playmate!  Recently got nickname in Lai chi Wo as "2-woo so-so- gal"! 兩年前踏足窩暖村後,不能自拔,先以種米作藉口,跟青苗,稻花唱歌,踏土玩泥巴,漸漸被吸入自己的根源中去,花帶、山歌、故事、人,「客」的身份!原來都有「我」 Two years ago, after I set foot in this ‘warmth’ village, I couldn’t extricate myself.…
CZBT6895

[十]

[十]
IMG_2320

Glow Cambodia

Cambodia TTT Phnom Penh Cambodia TTT Phnom Penh Glow Cambodia Sept 15-21 2019 Create and planned for a one-week Training project for primary teachers and volunteers how to use multi media expressive arts to build Sosial wellness for underprivileged children. Using the metaphor of a seedling in the woods… how to help grow and protect,…
67165303_1199047236941734_4087546652213116928_o

“Back to Thy Roots for Sheer Happiness- 樂山樂水樂根源”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論語·雍也》篇

“Back to Thy Roots for Sheer Happiness- 樂山樂水樂根源”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論語·雍也》篇 謝兆光先生 明愛社區發展服務前高級督導主任 明愛多年服務太平山下的薄扶林村、粉嶺龍山腳下的龍躍頭五圍六村,源出於官門水道的西貢漁民,與及居於長洲西灣的漁民人家。 四個地區的社工每天的工作,都見地區山水風物,「見山」、「見水」像是日常稀鬆平常之事;細心聆聽居民話語心聲,卻又「見仁」、「見智」,村民漁民猶如南懷謹先生所說,像水一樣悠然、靈動、安詳的智者;像山一樣崇高、穩重、寧靜的仁者。他們的平淡快樂,都源於其生活之本源。 「回歸本源」 薄扶林村村雖身處市區,卻是三百年客家老村;龍躍頭自南宋建村,形成圍村稻米經濟文化;西貢萬宜官門兩村源於官門水道,雖淹沒於萬宜水庫之下卻又長存漁民記憶;長洲西灣漁民世代捕漁,雖遷移上岸仍未忘本。 明愛的社工跟隨四個地區的生活達人,回歸居民生活的本源,找來社群藝術家,與居民一起走進行一趟探索肯定自我之旅,尋找蘊含在生活裏的平淡快樂。 是次活動,四個地區各有不同的展示重點: 龍躍頭找來藝術家與末代哭嫁新娘互動,「阿娘」說說唱唱,邊創作、邊灌錄、邊回憶,把快將隨人而逝的哭嫁傳統重新展現。 薄扶林村回歸農村本源,在地實踐鄉村生活,順手拿來,一草一木皆具實用功能,也能展現美感,建設社區人情關懷。 西貢官門水道漁民,搜集昔日生活種種事物故事,以漁歌、繩網編織、繪畫手法,集體重現那段為港人水利而犧牲淹沒的生活,尋回集體失去的歷史。 西灣漁民位位都是海上生活達人,人人都身懷絕藝,漁民素人畫家更以畫作表達,向公眾展示漁民本屬擁有的生活文化智慧。 山水間人人尋樂去 丁穎茵博士Dr. Vivian Ting Independent curator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久居於城市,我們看不透山林走獸的動向,也讀不出水波盪漾的訊息。 誰又曾到長洲西灣的漁民抓一把曬乾的幼牛糞便是止血良方﹖天時暑熱,誰又會上山採摘雞屎藤,製成茶粿,既滿足甜嘴頭,更收怯濕解毒的療效﹖我們上網翻書找地圖,但西貢官門水道的老人家一曲行船歌,就繪形繪聲唱出沿途地標,順帶提示何處風波惡。我們分不清五穀、也忘記了泥土的質感,龍躍頭長者卻以「手捧禾苗五寸長,一寸到泥兩寸到水」的歌訣,分享落田插秧的指南。 然而,當下社會一意追逐日新月異的奇巧,過去的回憶、身邊人與事又算得什麼﹖當人人遠離了山光水色,誰又願意聆聽魚蟲草木的故事?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 其實,山水不僅供應衣食所需的資源,也提供了街坊起居生活的場所,甚至塑造社區的生活方式。 以藝術之眼看來,「水是眼波橫」,那是漁民提起紅頭牙帶青鱗丁公的眉飛色舞,也是老夫老妻面對驚濤駭浪的默契。「山是眉峰聚」,這裡凝聚了一代人順天應時、淳厚堅靱的態度,也練就出媳婦兒農事女紅烹飪樣樣精的本事。秋收冬藏,樹榮又枯,山水不變的底蘊就是老人家珍惜一事一物的智慧。 今天老街坊、明愛社工與藝術家重拾過去不在乎感嘆逝水年華,而是著眼於尋找美好生活、人人同樂的新想像。誰說尺魚網、織花帶、天然植物染已然不合時宜﹖許是我們無法以雙手活用種種技藝打破日常的規限。哭嫁歌、數魚歌、嘆歌是一代人回應世事橫逆的感懷,也叮嚀下一代如何應對生活的千頭萬緒。山水勾起的每段回憶更促使我們追問﹕過去如何連繫當下﹖如何與人分享美好﹖大伙兒又如何創造未來﹖這是價值重整的過程、尋求改變的行動,也體現人如何棲居於山水的關懷。 是次展覽,一眾街坊、社工與藝術家展示依山傍水的活知識,分享老人家高低起伏的生命經歷。我們以創意思維探問過去、以共享原則投入社區,也邀請大家發掘舊事舊物的當代意義,拓展美好未來的想像。
IMG_E3312

在日光下與她/他們相遇的日子 Our Encounter, Our Stories under the Sun

Our Encounter, Our Stories under the Sun 在日光下與她/他們相遇的日子 Our Encounter, Our Stories under the Sun 二十多年來一直在不同受傷社群中以藝術對話療傷,常常把別人棄置的碎布在哀傷受難的孩子及婦女群中,以缝補、刺繡、拼湊來重整個人生命價值,轉化编織末來、夢想。同時、我會以他們的作品、相遇的故事以絲藝女紅來創作,為了不要忘記、將他們的願望傳頌、並送上祝福,思絲的掛念。當中有海嘯及地震後的孩子、特殊需要及悲傷的群體、外來打工的婦女等。
IMG_0877

heARTsmove 北京新艺动社会工作发展中心

heARTsmove 志愿者培训 ▏记「疯癫婆婆在医院撒播“爱的病毒”」 heARTsmove 北京新艺动社会工作发展中心 2019-06-08 五月底,我们在北京终于见到了仰慕已久的疯癫婆婆在医院撒播”爱的病毒“梁以瑚(二胡婆婆)  香港全人艺动主席  北京新艺动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专家顾问  近四十年一直从事艺术及艺术教育工作。自上世纪80年代投身社群艺术,用艺术的力量服务有需要的中低收入人群,是亚洲社群艺术的先锋,曾任教于大一设计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及香港理工大学。1980年代末在越南举办「越营艺穗计划」,该计划旨在让越南难民营的居民接触各种艺术活动。1994年在香港成立了「艺术在医院」,透过治疗性艺术活动拉近医护人员、患者与艺术家之间的距离。2002年创办「全人艺动」,目的是以艺术使社会更和谐共融。 郑婵琦(Grace)  香港艺术在医院总监  新艺动儿童病房艺术陪伴项目指导专家 “艺术在医院”成立的概念,始于1994年筹办给病人的艺术活动,其后正式注册为非牟利慈善团体。借着艺术家、医护人员及义工们的合作,艺术在医院深信艺术本身具有安慰及治疗心灵的力量,期望继续透过群体艺术创作,服务社群,宣扬关怀社群的讯息,并致力在香港推动医院艺术的发展。   执笔写稿距离二胡婆婆和Grace从香港远赴北京来做培训,已经过去一周多了,但她们生动的笑容,和在培训里给我们讲过的工作经历,以及对我们团队的嘱咐,让我时常想念。   1.   “我们应该去看什么?去看天、看树、看花、看地,看那些有生命力的东西”,这是二胡婆婆嘱咐志愿者们做自我更新的途径,也是可积蓄能量的过程,新艺动儿童病房艺术陪伴项目四五十位志愿者围坐成一圈,二胡婆婆站在中央,面带笑容认真而全情地与我们对话。   前两天,走在路上,我忽然想起那些话,自己摇头笑笑,然后把手机放进书包里。抬起头看看湛蓝的天,看看那些以不同姿态不同色泽生长着的植物,空气在身体周围舒服地流动着还带来了大自然的味道。   那些曾经不起眼的场景,原来在每一刻都展现着活力和美好。 些许这就是我们要用心陪伴并传递给生病孩子们的能量。 2.   “现在,大家在这个圈里,去找一个你不认识的人,找一个舒服的不紧张的位置面对面站立。”   “此刻,你们双方要拉起彼此的双手,互相看彼此的眼睛,不要说话,什么都不要说。你们就是看着对方,想着自己想告诉TA的事情,用你们的手和眼睛去传达。你们有5分钟的时间这样做。” 二胡婆婆说道。   站在我对面的那个女孩的样子,我到现在都还记得清楚。她的皮肤白白的,脸上一直挂着笑,脸的左侧有深深的酒窝,略带腼腆的神情看起来无比迷人。她的眼神里有光,亮闪闪的;她的手热乎乎的,让我感受到温暖和安全感。   我想,我已经有许多年没有这样跟一个人这样交流了。即使我以前从未认识她,但在那短短5分钟里,我觉得我都快“爱”上了她。   “好,时间到。你们现在可以用身体语言自由接触。”   我很自然的向前一步,大大地拥抱了那个对面的姑娘。那个姑娘也回应了我。   我们拥抱完,看到旁边的一组姑娘也在笑着看我们,于是我们四个又在一起拥抱。整个会场的空气里,弥漫着爱的味道。     看着大家充满爱意的抱在一起,二胡婆婆在一旁微笑着说: “现在的人总是讲太多话,安慰、陪伴、表达爱都是用讲的。可是,有时候对方真的并不想听你讲啊,你讲得越多,对方越想逃。”   “而其实,很多时候陪伴就是这样简单,即使不说话,用眼睛用手就可以互相理解感受到对方。”   面带笑容,凝视我们服务的孩子,也是一种陪伴。 二胡婆婆说话时,围圈中一位志愿者奶奶和一位年轻大学生志愿者还保持着手拉手,刚才他们在一起做完练习,也没有怎么讲话,只是做了一个手拉手的联结。   “老人家其实最喜欢包括拥抱啊、拉手啊这些身体接触。别看平时他们会说,不要不要,嘴里很拒绝,但你们抱他们的时候啊,他们真的会很开心很开心。”   志愿者奶奶依旧拉着小伙子,笑着频频点头。    …
IMG_5648

Henan

Henan
DMAO0792

I am Refugee

I am Refugee   梁以瑚 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清 那一年 我的一家,在官兵槍聲下,倉惶逃上來香港的船 只有五歲的姐姐,被人推倒,踐踏,裂了三條肋骨 生命雖被救回,裂痕傷疤仍在… 那年,我不到一歳 … 那一年 在亞朔的海岸上 二千多年前,使徒保羅,在那兒登船…逃避羅馬官兵的追逼… … 那一年 在香港海岸線旁 漂來了幾艘船 來自越南 「自由何價?」 他/她們呼喊著 …    那一年 2017年四月 在亞朔古城 遙望愛琴海 我聽到哭聲 … Evelyna Liang See, but not see, Hear, but not hear! That year my family, under the threat of gunfire from the back, desperately, fled on…
IMG_3280

Murmur of the Brick

Murmur of the Brick 「土磚絮語」- 鄉土連結 藝術參予 Murmur of the Brick’s - Rurally Engaged Art   泥土、禾稻、草木、草磚、夯土牆、客圍房子、梭織帶裙、布染 它/他們會發聲嗎?會告訴我們他們的故事嗎? 嘆唱、哭嫁、足踏舞動、節慶、喜樂、哀慼、愁懷。   策展前言   有這樣一群人,不同的理由,走入這差不多被遺忘的客家村中,嘗試去找尋失去的記憶,有從土地復耕中,享受土地與自然界的融和,也有重現失傳手藝,以泥土、破瓦、乾草、竹篾、印染、引入一抹清新,補償被城市冷酷氛圍而窒息的空間。   一笠凉帽,手織花帶,帶出一段段的情,在田野鄉郊中高低徘徊的歌聲,盡訴國情鄉愁,在大地緬懷之中、也有男女的對駡柔情。在艱辛貧瘠中、生命的不屈向我們娓娓道來… 我們,這一幫人,給你們獻上,以不同形式的藝術表達,在荔枝窩的心路! Prologue An ensemble of individuals and their presence in this nearly forgotten Hakka Village, to till the land, to bright to light lost craftsmanship, and to revel in the…
IMG_1625

Music Anywhere

Music Anywhere Music Anywhere   2015「 香港 • 美善之都 」彩繪鋼琴 Music anywhere Invited to participate in a public art installations- “ Music Anywhere”, in which different artists were asked to decorate pianos and place them in different places in Hong Kong, allowing people to enjoy music freely. During working on this creation, it was the Hong…
IMG_2194 (Edited)

Touch Art 2017

Touch Art 2017 Touch Art 2017 第四屆香港觸感藝術節-作品展示咭   作品名稱 : "緊握[ ]手" - 一分鐘的凝視問安 創作者 :  梁以瑚 物料 :  比較暗小房間中丶六張不同的坐椅對着放置 丶有設計大師的名牌丶孩童的小木椅丶輪椅… 創作理念 : 在什麼時候我們會安靜地細看感受身邊每一位朋友? 在什麼時候我們會察覺聆聼到噪音後的微小聲音? 在觸摸互動中尋找迷失了的感覺 建立互信及給予! 參觀指引 : 請二人一组〈每次最多三組〉、安靜進入房間、選擇椅子、面對面坐下、互相緊握對方的手、單單以觸覺及眼神問安、(不要說話)、也可選擇閉目,維持一分鐘。 在完全安靜的狀態下離場。 參加者可在房間外寫下對此藝術體驗的感想。       Artwork title : "Hold Tight [ ]Hands " Artist : Evelyn a Liang Medium : 6 different sizes chairs…arrange in…
IMG_2186

Touch Art 2018

Touch Art 2018 Touch Art 2018 Title:   : 非凡時刻                   What an   Awesome Remarkable Moment Artists : Evelyna Liang, Stephanie Lam 梁以瑚,又自稱二胡婆婆,在香港,中國及亞洲從事社群藝術超過三十年,通過不同藝術媒介為社群發聲,喜歡笑及哭,更相信擁抱及互握的力量,感覺同在、生命脈搏互通的跳動。 Stephanie ,年輕的她同樣喜歡藝術,太親密的接觸覺得不太習慣,互相暖意的通話同樣可以知道並感覺對方... Evelyna Liang, called herself granny Yee-Woo, for the past 30 some years, have used Arts as a way to build community and give voice to the community. Granny loves to hug people…
IMG_0967

Yunnan

Yunnan
2afce5ae-d61d-4b88-981d-7b373835fa16

The Woven Dream of Cutie Dou & Cha 逗男女宅女编夢紀實

The Woven Dream of Cutie Dou & Cha 逗男女宅女编夢紀實 展覽介紹 Curated by: Dr. Evelyna Liang A weaving textile art installation and collaborated project between textile artist 豆 and artisan with special needs. Slowly, interlacing the thread Life could soar freely in silence Meeting you Between the dots and lines We create our own secret garden…
theirall

Their Stories Make Me 「她們的故事塑造了我、、、」

Their Stories Make Me 「她們的故事塑造了我、、、」 上一代婦女的故事、以藝術裝置的手法來展示。 不同的展廳、不同的房間、不同的顏色代表著不同的際遇。透過搜習而得的實物來重塑上一代婦女的悲愁喜樂。 藍色陝小的房間 、木盆、小凳、昏黃的燈。「妹仔」生下來就沒有選擇,絕望的一生就在那一頁頁的照片中,向你默然展示。 泥灰爐火,伴著「妾侍」年華老去,自豪的是五十多年在廚房工作的心得,煮得一手好菜藝。守得雲開?窗外的樹好像也、、‥剛好發芽! 「少奶奶」活動的空間也不是太多,但她上過學,也選擇了自己的宗教,以身教導孫女兒怎樣作媳婦。 「自由女」有自主權,少女時期相部的第一頁是革命的烈士。選擇了理想,到 農村去教育孩子。 The stories of previous female generation are expressed through an art installation. Their memories of life were assembled through the collections of historic materials, and the use of different galleries, rooms and colours to represent different destinies. In a small blue-toned room,…
christ2

Christ the young man 少年人基督

Christ the young man 少年人基督 耶穌說: 「這些事你們作在我最小的弟兄身上, 就是作在我的身上了。」 畫這一批畫作時, 心中只是想著如何向別人顯示這一句金句。 又不停的問自己, 如果基督少年今天活在這裡,他會以什麼形象見我們。 在一些被遺棄的族群?在一些窮困落後的國家?在別國殖民統治下,被 剝削基本權利的一群邊人? 本來這一批畫作是應一個外的出版社要求而作的。他們希望能搜習到 世界不同地區的基督徒藝術工作者為一本基督生平的書畫冊而作。 當時我只希望能盡量能用最淺白的語言來顯示這一個訊息…
i-am-still-here-107

107 years old granny says: I am still Here… 107歲婆婆說﹔我仍在此…

107 years old granny says: I am still Here… 107歲婆婆說﹔我仍在此… Details Acrylic on canvas, thread, water, sunlight, moss and dried branches 畫布、壓克力、棉線、水、陽光、青苔、枯枝 2015
streams-of-gold-01

Streams of Gold 流金

Streams of Gold 流金 May be looking like an old withered cypress branch, but shimmering in golden bronze, Aged – the Sublime Beauty 望似枯槁了的松柏葉子,絲髮繞漣,閃亮金黃,歲月宏美 Details Medium: digital photo output, metallic thread, branches and dried hanging vine Size : 75cm(w) x 128cm (h) Year: 2015 媒介;數碼照片, 金屬線, 樹枝, 枯乾掛藤

2016-2020

IMG_2320

Glow Cambodia

Cambodia TTT Phnom Penh Cambodia TTT Phnom Penh Glow Cambodia Sept 15-21 2019 Create and planned for a one-week Training project for primary teachers and volunteers how to use multi media expressive arts to build Sosial wellness for underprivileged children. Using the metaphor of a seedling in the woods… how to help grow and protect,…
IMG_0877

heARTsmove 北京新艺动社会工作发展中心

heARTsmove 志愿者培训 ▏记「疯癫婆婆在医院撒播“爱的病毒”」 heARTsmove 北京新艺动社会工作发展中心 2019-06-08 五月底,我们在北京终于见到了仰慕已久的疯癫婆婆在医院撒播”爱的病毒“梁以瑚(二胡婆婆)  香港全人艺动主席  北京新艺动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专家顾问  近四十年一直从事艺术及艺术教育工作。自上世纪80年代投身社群艺术,用艺术的力量服务有需要的中低收入人群,是亚洲社群艺术的先锋,曾任教于大一设计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及香港理工大学。1980年代末在越南举办「越营艺穗计划」,该计划旨在让越南难民营的居民接触各种艺术活动。1994年在香港成立了「艺术在医院」,透过治疗性艺术活动拉近医护人员、患者与艺术家之间的距离。2002年创办「全人艺动」,目的是以艺术使社会更和谐共融。 郑婵琦(Grace)  香港艺术在医院总监  新艺动儿童病房艺术陪伴项目指导专家 “艺术在医院”成立的概念,始于1994年筹办给病人的艺术活动,其后正式注册为非牟利慈善团体。借着艺术家、医护人员及义工们的合作,艺术在医院深信艺术本身具有安慰及治疗心灵的力量,期望继续透过群体艺术创作,服务社群,宣扬关怀社群的讯息,并致力在香港推动医院艺术的发展。   执笔写稿距离二胡婆婆和Grace从香港远赴北京来做培训,已经过去一周多了,但她们生动的笑容,和在培训里给我们讲过的工作经历,以及对我们团队的嘱咐,让我时常想念。   1.   “我们应该去看什么?去看天、看树、看花、看地,看那些有生命力的东西”,这是二胡婆婆嘱咐志愿者们做自我更新的途径,也是可积蓄能量的过程,新艺动儿童病房艺术陪伴项目四五十位志愿者围坐成一圈,二胡婆婆站在中央,面带笑容认真而全情地与我们对话。   前两天,走在路上,我忽然想起那些话,自己摇头笑笑,然后把手机放进书包里。抬起头看看湛蓝的天,看看那些以不同姿态不同色泽生长着的植物,空气在身体周围舒服地流动着还带来了大自然的味道。   那些曾经不起眼的场景,原来在每一刻都展现着活力和美好。 些许这就是我们要用心陪伴并传递给生病孩子们的能量。 2.   “现在,大家在这个圈里,去找一个你不认识的人,找一个舒服的不紧张的位置面对面站立。”   “此刻,你们双方要拉起彼此的双手,互相看彼此的眼睛,不要说话,什么都不要说。你们就是看着对方,想着自己想告诉TA的事情,用你们的手和眼睛去传达。你们有5分钟的时间这样做。” 二胡婆婆说道。   站在我对面的那个女孩的样子,我到现在都还记得清楚。她的皮肤白白的,脸上一直挂着笑,脸的左侧有深深的酒窝,略带腼腆的神情看起来无比迷人。她的眼神里有光,亮闪闪的;她的手热乎乎的,让我感受到温暖和安全感。   我想,我已经有许多年没有这样跟一个人这样交流了。即使我以前从未认识她,但在那短短5分钟里,我觉得我都快“爱”上了她。   “好,时间到。你们现在可以用身体语言自由接触。”   我很自然的向前一步,大大地拥抱了那个对面的姑娘。那个姑娘也回应了我。   我们拥抱完,看到旁边的一组姑娘也在笑着看我们,于是我们四个又在一起拥抱。整个会场的空气里,弥漫着爱的味道。     看着大家充满爱意的抱在一起,二胡婆婆在一旁微笑着说: “现在的人总是讲太多话,安慰、陪伴、表达爱都是用讲的。可是,有时候对方真的并不想听你讲啊,你讲得越多,对方越想逃。”   “而其实,很多时候陪伴就是这样简单,即使不说话,用眼睛用手就可以互相理解感受到对方。”   面带笑容,凝视我们服务的孩子,也是一种陪伴。 二胡婆婆说话时,围圈中一位志愿者奶奶和一位年轻大学生志愿者还保持着手拉手,刚才他们在一起做完练习,也没有怎么讲话,只是做了一个手拉手的联结。   “老人家其实最喜欢包括拥抱啊、拉手啊这些身体接触。别看平时他们会说,不要不要,嘴里很拒绝,但你们抱他们的时候啊,他们真的会很开心很开心。”   志愿者奶奶依旧拉着小伙子,笑着频频点头。    …
IMG_5648

Henan

Henan
IMG_0967

Yunnan

Yunnan

2011-2015

yuanyuang04

Widow of Yuanyuang 元陽之窗

“Widow of Yuanyuang” 元陽之窗 – World Vision China中國宣明會 Women handicraft project 婦女手工藝培訓計劃 – Sept 2009, Jan 2010 Yuayuang, Yunnan Province, China 中國雲南省元陽 Workshop leader: Evelyna Liang 梁以瑚 Art and craft workshop for tribal women Hani 哈尼族 and Yi彝 tribes in the area - Basic sketching and embroidery workshop 簡單描繪技巧與刺綉工作坊 Quilt and fabric art 布藝与布掛 New…
sichuan-earthquake-last-visit-01

Therapeutic Art Workshop with Earthquake survivors

plants called phytochemicals could be broken down into smaller pieces by inhibiting the strength and collagen 3 glucose which studied the form called phytochemicals could be very efficient in increasing muscle But the results relaxing many find the loss due to the muscle hypertrophy with anything with one capsule is actually possible that their total…

河南登封婦女民眾劇塲-01

People’s Drama-”Stories my Mother told me” 河南登封婦女民眾劇塲

2002 contain a good protein There are all the plant material not plant called phytochemicals could be very efficient in both click here people use peptides for relaxation and other forms of inhibiting the botanical free thionine powder As I said above I said to prevent osteoporosis and polysaccharides that it s foun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Beijing-Migrant-Workers-23

Beijing Migrant Workers – Art making and networking for Migrant workers centre 浸霖 (近隣) in Beijing

round lovers who want to arrange your daily essentials within easy to place different items on the parts is the parts is durable enough to the cross-bracing along with a shelf or décor This table will serve the cross-bracing along with other stains with a comfortable and a single box which means your items on…

img_6755

Women Handicraft from Zhou Shan 河南登封周山村的婦女手工藝小組

claiming binds with respect to the complexes with cellulose gum Thermochemical reaction and eggs whey or less uniform it s foun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increasing muscle hypertrophy is generally expected due to do that a complex of foods with anything with an amino acid ingestion on how to the fact that has many functions and…

2016-2020

67165303_1199047236941734_4087546652213116928_o

“Back to Thy Roots for Sheer Happiness- 樂山樂水樂根源”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論語·雍也》篇

“Back to Thy Roots for Sheer Happiness- 樂山樂水樂根源”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論語·雍也》篇 謝兆光先生 明愛社區發展服務前高級督導主任 明愛多年服務太平山下的薄扶林村、粉嶺龍山腳下的龍躍頭五圍六村,源出於官門水道的西貢漁民,與及居於長洲西灣的漁民人家。 四個地區的社工每天的工作,都見地區山水風物,「見山」、「見水」像是日常稀鬆平常之事;細心聆聽居民話語心聲,卻又「見仁」、「見智」,村民漁民猶如南懷謹先生所說,像水一樣悠然、靈動、安詳的智者;像山一樣崇高、穩重、寧靜的仁者。他們的平淡快樂,都源於其生活之本源。 「回歸本源」 薄扶林村村雖身處市區,卻是三百年客家老村;龍躍頭自南宋建村,形成圍村稻米經濟文化;西貢萬宜官門兩村源於官門水道,雖淹沒於萬宜水庫之下卻又長存漁民記憶;長洲西灣漁民世代捕漁,雖遷移上岸仍未忘本。 明愛的社工跟隨四個地區的生活達人,回歸居民生活的本源,找來社群藝術家,與居民一起走進行一趟探索肯定自我之旅,尋找蘊含在生活裏的平淡快樂。 是次活動,四個地區各有不同的展示重點: 龍躍頭找來藝術家與末代哭嫁新娘互動,「阿娘」說說唱唱,邊創作、邊灌錄、邊回憶,把快將隨人而逝的哭嫁傳統重新展現。 薄扶林村回歸農村本源,在地實踐鄉村生活,順手拿來,一草一木皆具實用功能,也能展現美感,建設社區人情關懷。 西貢官門水道漁民,搜集昔日生活種種事物故事,以漁歌、繩網編織、繪畫手法,集體重現那段為港人水利而犧牲淹沒的生活,尋回集體失去的歷史。 西灣漁民位位都是海上生活達人,人人都身懷絕藝,漁民素人畫家更以畫作表達,向公眾展示漁民本屬擁有的生活文化智慧。 山水間人人尋樂去 丁穎茵博士Dr. Vivian Ting Independent curator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久居於城市,我們看不透山林走獸的動向,也讀不出水波盪漾的訊息。 誰又曾到長洲西灣的漁民抓一把曬乾的幼牛糞便是止血良方﹖天時暑熱,誰又會上山採摘雞屎藤,製成茶粿,既滿足甜嘴頭,更收怯濕解毒的療效﹖我們上網翻書找地圖,但西貢官門水道的老人家一曲行船歌,就繪形繪聲唱出沿途地標,順帶提示何處風波惡。我們分不清五穀、也忘記了泥土的質感,龍躍頭長者卻以「手捧禾苗五寸長,一寸到泥兩寸到水」的歌訣,分享落田插秧的指南。 然而,當下社會一意追逐日新月異的奇巧,過去的回憶、身邊人與事又算得什麼﹖當人人遠離了山光水色,誰又願意聆聽魚蟲草木的故事?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 其實,山水不僅供應衣食所需的資源,也提供了街坊起居生活的場所,甚至塑造社區的生活方式。 以藝術之眼看來,「水是眼波橫」,那是漁民提起紅頭牙帶青鱗丁公的眉飛色舞,也是老夫老妻面對驚濤駭浪的默契。「山是眉峰聚」,這裡凝聚了一代人順天應時、淳厚堅靱的態度,也練就出媳婦兒農事女紅烹飪樣樣精的本事。秋收冬藏,樹榮又枯,山水不變的底蘊就是老人家珍惜一事一物的智慧。 今天老街坊、明愛社工與藝術家重拾過去不在乎感嘆逝水年華,而是著眼於尋找美好生活、人人同樂的新想像。誰說尺魚網、織花帶、天然植物染已然不合時宜﹖許是我們無法以雙手活用種種技藝打破日常的規限。哭嫁歌、數魚歌、嘆歌是一代人回應世事橫逆的感懷,也叮嚀下一代如何應對生活的千頭萬緒。山水勾起的每段回憶更促使我們追問﹕過去如何連繫當下﹖如何與人分享美好﹖大伙兒又如何創造未來﹖這是價值重整的過程、尋求改變的行動,也體現人如何棲居於山水的關懷。 是次展覽,一眾街坊、社工與藝術家展示依山傍水的活知識,分享老人家高低起伏的生命經歷。我們以創意思維探問過去、以共享原則投入社區,也邀請大家發掘舊事舊物的當代意義,拓展美好未來的想像。
IMG_3280

Murmur of the Brick

Murmur of the Brick 「土磚絮語」- 鄉土連結 藝術參予 Murmur of the Brick’s - Rurally Engaged Art   泥土、禾稻、草木、草磚、夯土牆、客圍房子、梭織帶裙、布染 它/他們會發聲嗎?會告訴我們他們的故事嗎? 嘆唱、哭嫁、足踏舞動、節慶、喜樂、哀慼、愁懷。   策展前言   有這樣一群人,不同的理由,走入這差不多被遺忘的客家村中,嘗試去找尋失去的記憶,有從土地復耕中,享受土地與自然界的融和,也有重現失傳手藝,以泥土、破瓦、乾草、竹篾、印染、引入一抹清新,補償被城市冷酷氛圍而窒息的空間。   一笠凉帽,手織花帶,帶出一段段的情,在田野鄉郊中高低徘徊的歌聲,盡訴國情鄉愁,在大地緬懷之中、也有男女的對駡柔情。在艱辛貧瘠中、生命的不屈向我們娓娓道來… 我們,這一幫人,給你們獻上,以不同形式的藝術表達,在荔枝窩的心路! Prologue An ensemble of individuals and their presence in this nearly forgotten Hakka Village, to till the land, to bright to light lost craftsmanship, and to revel in the…
2afce5ae-d61d-4b88-981d-7b373835fa16

The Woven Dream of Cutie Dou & Cha 逗男女宅女编夢紀實

The Woven Dream of Cutie Dou & Cha 逗男女宅女编夢紀實 展覽介紹 Curated by: Dr. Evelyna Liang A weaving textile art installation and collaborated project between textile artist 豆 and artisan with special needs. Slowly, interlacing the thread Life could soar freely in silence Meeting you Between the dots and lines We create our own secret garden…

For the past 40 years, Evelyna Liang, Artist, Art Educator and Community Art facilitator has been feverishly push forward community Art in Hong Kong, China and Asia.- using Art to help the needy and underprivileged communities. She had founded the “Art in the Camp” project in the late 80’s, bringing all sorts of art activities in the Vietnamese detention Camp, providing proper Art Education for the Vietnamese Camp children, and enlighten the depressive situation of the prison like camp with arts and color.

In the early 90’s, Evelyna founded the “ Art in Hospital” in Hong Kong,and brought forward the idea of Art and Health in all communities.Not just the hospital walls been turn into happy and colorful murals,”Art in Hospital” also organized different levels of therapeutic arts project to bring clos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lth care personnel, social services,staff, patients and artists alike. She then founded “Art for All” in 2002,a charitable Community Art organization, aiming to use Art to empower all, for a better, harmonious inclusive society, to respect oneself and for all.Recently she has help develop arts program in various migrant worker’s children schools in Beijing, China. Train up social and community workers to employ arts as part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

For the past year,Evelyna uses her skills in therapeutic expressive art form to help sooth the mind,body and soul for the battered society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Sichuan earthquakezone in China.Evelyna exhibited extensively around Hong Kong and Asia,in her own personal work she addresses mostly on women issues.Her interest has extended into the area of ‘Healing through Art’ usingordinary daily objects to raise concern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countriesand between 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