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姊妹們」 Sister's

「姊妹們」
從來寫讀多障礙
中亦西來西亦中
手拙不懈女紅巧
姊妹針去線又來
姹紫嫣紅花開遍
(姊姊妹妹站起來!)
把英文以中國傳统書法書寫‧再請來河南周山村的農家婦女手工藝組大姐們幫忙,以十字繡作一大掛毯(13人共用了約三個月時間來繡作)﹕
文字因人的關係不停地轉化、好像變得不可認、糢糊偏離了原有,但細心察看後、總是發現了人的尊貴、共享共創間美。

“SISTER’s”
I always have difficulty in read and write
Always mix up Chinese writing with English or reverse
My clumsy hands can never handle Niu Gong
With needle and thread
Sisters from the village come to rescue
Beautiful girl blossoms
(Sisterhood the One!)
I invited the rural women’s handicraft group from Zhou Shan Cun 周山村
to help make my Chinglish calligraphic brushwork into a cross-stitch tapestry. Thirteen of them spent about three months to finish.
Words ‘Wen’ – in the process of time may change and sometimes become so obsolete or beyond recognized form. Yet, if we look carefully, you will be overwhelm by the beauty that link all the way through…no matter how different are we, beauty created as we stand as One.

題目:一種混和個體/集體的創作實踐──略談梁以瑚藝術作品《姊妹們》

作者:鳳毛

在藝術圈中無人不識的二胡(梁以瑚)新作,在上星期五(九月五日)於牛棚藝術村展出。一直承認寫英文好過寫中文的她,在今次作品中發揮了她的書法創作。這個名為《姊妹們》的作品,是由四張「畫」組成一系列作品。第一張是純書法,第二張加上暗地紋的圖像,第三張演變成大掛毯,第四張是書法上貼大花布條的畫。據二胡說最後一張,是對集體創作的回應。

先從第二張的圖作談起,基本上的圖像,是一張骨法有力的毛筆書寫,主體只用數筆的中鋒,舒展出幾個像樹枝粗幼蔓藤出來的字體。滿以為是一些難以辨認的狂草字體。仔細一看,卻原來是英文字 “SISTER" 的毛筆墨揮,馳聘上下。二胡認真藝高人膽大。西字書法化的姿態,就這樣有力地躺卧在宣紙書中上。這幅書法的背景,托現出一個若隱若現的少女圖,從筆法線條的運用,是傳統中國仕女圖的筆法。

到底這幅畫是以書法為主,還是以圖像為主呢?二胡沒有提供答案,英文字(中譯:姊妹)加以女性圖像,卻提示了這幅畫的主題方向:這是有關女性的主題。

在展覽空間正中,觀眾同時可以見到一張掛起的色彩鮮艷、以十字繡作出的大掛毯。根據二胡的解說,這是一幅由十三名河南周山村農村婦女,用三個月時間來繡作出來的作品。如果剛才所描述的一幅畫,是一個別女性藝術家的書寫創作,二胡更上一層樓,把她一貫藝術觀:「全人藝動」鼓動起一班知識水平不高的農村婦女,將她們的「女紅」實踐,提升到藝術層面。這幅大型的彩色掛毯,正好從二胡個體的創作,放射成一幅集體創作的織物。

中國婦女自古以來都擅長織繡手藝,但這種工藝品一直被男性傳統價值觀下的評賞家,列為只是工藝技倆,而非高雅的藝術。二胡正要打破這個界限。

一:二胡不認為藝術只是個體精英化的結果,藝術可以是群體性,包括遠到河南周山村一班農家婦女,她們傳統精湛的織繡手藝,其實就是藝術實踐。

其次:二胡從宣紙的平面書畫的界限,結合到織繡的集體創造,其實是打破了媒體的界限,於是藝術/工藝,精緻/大眾,書畫/織繡的種種隔疏和分野,都在二胡的作品互相對照。

二胡幾十年來提倡之藝術創作路線,都是和社會被忽視的一群有關。她的創作和她的社會實踐是一致的,例如《藝術在醫院》或《藝術在越南難民營》,都實踐出藝術的多種功能及其在社會中發揮的能動性價值。今次有幸看到她的另一種社會實踐(提升河南農村婦女織繡)的地位,其實並不是她一時興起所致。二胡作為女性藝術家,對其他女性及少數族群藝術教育的長期關心,其實已經是一個獨特的創作及教學實踐。

在閒談中,二胡一直強調每個人都可以是藝術家,藝術家的身份和能力,並不只是一群獨特的藝術家身上特有,很多被忽視的人群和作品,都具有藝術潛質。在這方面,她更成立了一個藝術團體叫「全人藝動」(Art For All),意即動員所有人參與藝術創作。這正是她創作和理論的統一表現。

正如在這次聯展的單張所寫:

「從來寫讀多障礙

中亦西來西亦中

手拙不懈女紅巧

姊妹針去線又來

姹紫嫣紅花開遍

(姊姊妹妹站起來!)

在這次二胡作品系列空間中,我亦看到二胡陳列出到河南周山村,和農家婦女合作的各種照片。她有力的呈示給展覽的觀眾,藝術實踐是屬於大眾的,全人都有能力成為藝術家,只要你肯站起來創作。

中國「女紅」(女性織繡手藝)一直難登大雅之堂,但二胡的作品系列告訴大家,沒有甚麼界限,感動的作品就是感動的作品。不管是誰、是甚麼背景、是甚麼物料,如果是好的作品,觀眾的眼睛總會被擦亮。

制作“姊姊妹妹站起来”拼图感想

时 间:2009年9月1日
地 点:周山手工艺品开发协会
参与者:景秀芳、冯瑞粉、周改云、王云、范巧凡、周爱菊、栗麦焕、景秋风、 周志云、郝玉枝、栗秀英 (谢春芳、杨涛霞因婆婆去世未到)

范巧凡:我刚拿到图的时候,特别发愁,不知道画的是啥,也不知道该咋样做。针脚做大了吧,太难看;针脚做小吧,太艰难。还不知道咋配颜色。大家开始一起做,我也跟着做了。慢慢的,裙子、衣裳都做出来了,才看出来,我们做的原来是个大美女。做成以后,看着也不错,心里想着终于做成了,我们这几个人还怪中哩(能干)!有一种骄傲和自豪感。

景秋风:刚开始看着图样真作难呀,觉得就没门儿!做了一点儿后,看着可难看,也不知像啥?配线的时候最作难,配这色看着不中,配那色看着也不行,总觉得跟原来的底色不太一样。等到做成了,看着也怪好,想着我们这几个人还真中,把大美女都做成了。感到最困难的是:作品太大,抓挠(把握)不住,几个人你凑上去做一会儿,我再凑上去做一会儿,拿捏(不得劲)死啦!做成了挂起来,还站在下边照相,太高兴了。就像俺协会这几个人集中起来做活儿一样,开始不知会咋样,大家一起努力,慢慢就干起来了,干的也不错,也说明姊妹站起来不容易。

周爱菊:刚开始时,真是提着心,要是做成了不行咋办?真是愁人。最初觉得绣小格儿好看,但费时太多了;大家都说绣大格儿,但做出来一看,大格儿就是没有小格儿平整。最后就周围用大格儿,美女的身体用小格儿。做了一部分后,才看出来点儿门道了。全部做成后,看着也怪好看。最大的困难是配颜色,绣上一种颜色,看看不中,就赶紧拆;拆的多了,还恐怕拆烂了,有时候绣了大半天,才绣了铜钱那么大一片儿。当时总想着,以后再做这种活,就让人家先把颜色配好,省得我们太作难。

郝玉枝:这张图才拿回来时,我看着那么大一个东西,说是一个人,我咋着就看不出来是个人呢!担心做不成功咋办?快做成了,才慢慢看出来像是个人。颜色搭配真是不好弄,配不好还得拆,拆多了还怕拆烂了,真难!最后做成了,看着还怪好看哩!开始就没想着会站在图前照个像,也没想着会做成,这么多人的努力终于做成了,真是齐心合力好啊。要是只有一个、两个人去做,不把它扔出去几回才怪哩,也就根本做不成!可大家一起做,没有一个人说扔下不管。做十字绣比扎花费眼力,虽说是做着太难,半天时间只绣那么一点儿,是姐妹的力量支撑着,不放弃!

栗秀英:我是做这个图时才参加协会的,觉得做这个活太艰难,总是做一会儿,就问问秀芳她们,总害怕我做的不是那回事。做一点,看看不太好,就赶紧拆掉。绣人头上的花时,拆的最多,大概拆了四五次,拆的时候还得戴上老花镜,恐怕拆烂了,有时真是难的想掉眼泪。我才参加协会,光想着踏踏实实地做,从做了这个图,我就没歇过工。一开始做就发愁,一愁大家就在一起商量,最后商定该咋样做。图做成了,挂起来了,照照像,可高兴啦!不舍得让梁中妈拿走。

栗麦焕:开始看那个图,是个一马哈(看不清楚),不知道配啥颜色,做半天也不见功,也看不出来做的是啥。做的天数多了,绣得片子也大了,看着也显眼了,像个人了,就越做越有劲。美人穿着裙子,还怪好看哩。站在图前照相,可高兴了,把做活儿时的难处忘得一干二净!

景秀芳:咱协会过去一直做的都是小挂饰,小物件,这次一拿住这件大活儿不知道该咋办,大家就一起商量。我觉得主要是过渡色太难配。一碰到困难,姐妹们都喊我,我也不知道该咋办,就喊几个人讨论,能解决的,当场解决;解决不了的,一时想不出办法就先留着,等梁老师,孙主任来时再商量。就这样慢慢地“摸石头过河”,看出了门道,图案是“姊姊妹妹站起来”,就联想到我们协会。我们做的东西,代表的就是我们自己,绣制的过程,就好像协会的发展,不容易。于是,大家都很齐心,也很细心,全当作是在打扮我们自己。图绣好了,大家也都站起来了,在互相帮助下站起来了!做这个活儿最费眼,比绣花要费眼,我和麦焕都是在绣这个作品时开始戴上老花镜,再也摘不下来了。每天做到下午四点多时,眼都睁不开了。一天绣的活儿,多说一点也只有2寸见方一小片儿。中间拆的多,也很背工。给梁中妈说是用了404个工,实际上足足有450多个工。拆的时候比绣着还要难,还怕费工多没法交差;又怕做不好,拿出去丢人。这是给梁中妈做的活儿,怕拿到香港影响咱协会的形象,所以压力很大。等到做成了,才有点自豪感。又担心梁中妈相不中,就不断地检查,看看还有哪一点漏绣了,就赶紧补上,唯恐有不合适的地方。作品在我们手里揉了几个月,弄得可脏了,大家商量着洗一洗,放在水里用了一点点洗衣粉,轻轻地摆一摆,十分小心地熨干,还怪好看哩,大家都很高兴。这就像协会的发展,开始也是没数,慢慢地摸索,大家不断努力,一天比一天强!

周志云:才开始做时,我觉得可难,才做了两天,胳膊也疼,脖子也疼,心里可烦。慢慢地坚持,过了几天不疼了,也不烦了,有了耐心,也能坐住了,尽量比着图案配颜色。做成了,啥图案也都显出来了,又站到跟前照照相,可得劲(得意),心里可舒坦了!

王 云:刚把大图拿来那一天,让我做下边的花儿,我也不知道是啥,试着做了一会儿,看着怪好看。我主要是绣图案上的花,可当回事了!一天做下来,绣不了多大一片儿。恐怕耽误做活儿,我都不敢去厕所,到下班时,又急着往家走,还没走到家就憋不住了,只得在半道上解个小手。就这样,我们这几个人总在一起议论,这个活儿做出来得花多少工啊!让梁中妈出那多钱不忍心啊!还怕人家相不中,我们就提着劲儿做,尽量省工。慢慢地看出道道来了,就更加提劲了。做成了一洗一熨,还怪好看哩!心里想着拿到香港也不丑。又在大图下照照相,心里可美了!还是担心梁中妈相不中。梁老师打电话说梁中妈可激动了,我真高兴,心也放到肚子里了!

冯瑞粉:刚接到作品时,心里可高兴,觉得大家有活儿做了,可是打开图一看,真发愁。看着那么大一张图,要多长时间才能做成啊,心里没底。开始做时,大家在一起商议,也不太愁了;姐妹们共同努力,觉得也不太难了。做活儿中间,困难主要是一来费眼,二来脖子疼,三是颜色搭配也可难,不知道咋配。做成一片儿后,也看出是个啥图案了,觉得也不错,颜色配得还行。做成后,觉得姐妹们也真不简单。但也有不好的一面,有人做的活儿有点粗糙;还有一点就是人脸部分用小针脚做,周围是大针脚,有点皱,不太好看。那么大一个作品,我们一针一针地绣起来,这是协会的力量,要是让一个人做,根本就做不成,几年也做不好。不知道梁中妈满意不满意?

周改云:第一眼看到那张图时,说实话,真是觉得乱七八糟,看不出门道,感到困难太大,担心做不好。开始做时,我想着是十字绣,比较容易,我肯定会,就来试试。谁知并不容易,很费眼,也很费工。绣成后觉得也怪美,主要是在配色上有点争执。做成后,感觉着这一群人真不简单,姊姊妹妹站起来,代表妇女自立、自强,就能站起来。我做的不多,大家付出了不少。

欧阳秀珍整理 2009.9.1夜12时